
因對文言文感陌生,找了白話本,雖被同學評說白話本沒有文言本的氣魄,但閱讀起來內容陳述精簡又生動,我邊閱讀㇐陣笑㇐陣哭,邊寫下對文中最想學習和深感慚愧的部分。
見月老人(簡稱見老)最讓人敬佩的莫過於他㇐生的行誼,尤其在道心及求法心切上,有㇐段講述前往求戒途中,忽遇滂沱大雨狂風來襲,後又光腳行徑凹凸石徑走了㇐天,甚至身無分文挨餓受凍,仍舊意志堅定不生㇐絲退心。讓我很是敬佩的,還有其勤學不倦的精神,在冬季夜裡不惜休眠,把握時間苦讀經卷,就算通身凍僵難以邁步,也不以為意。
在名聞上毫不沾染,不論眾人是毀是讚亦或依勢侵壓,都絕不屈於其下,也不動諂曲或怨恨之心,內在的氣魄與膽量不是㇐般人所有。有幾處特顯其膽識,在受戒期間,㇐書生入庵擾眾,事件越鬧越大,見老挺身平息此事,而他當時只是個前來受戒的㇐員。另於華山任方丈之始,為把守戒律清淨另訂新規,此舉無疑在掃除不堪守清淨戒律的僧眾,個個各奔東西,見老也毫無挽留之意,亦無畏縮之心。同時也顯其承擔力,不論在學習新知或被推當重責,都㇐㇐接下盡份盡力完成他,這也與其勤學的個性相輔。回到我學習上,面臨不知或不感興趣的,都心起懈怠和放棄想,我該學習見老,不會則學習,不推脫不予藉口,不論時間⾧短,皆恭敬參閱珍惜因緣,以求⾧智利益大眾。
此外,對施恩之人,就算小至不禦寒的棉衣,也心存感激而不是起疑心或嫌棄。另在戒期時,戒師開示戒子向和尚賜法名,見老為不忘披剃師之恩,懇求不改法名。反觀自己是如何看待予我有恩的善知識?雖有報恩心切卻無積極的行為,遇境時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不知慚愧……。
在整個旅程中面對林林總總的誘惑,在苦處時依然不受誘惑而亂了初心。於興善寺,見供眾的食物劣等,常住卻自用新鮮食物,見老寧清苦也不親近缺德無平等心的道場。在好幾處都遇到類似情況,如私藏食材私用,攢財物防老等,只要討好或被看重則有機會同享,對此種行為見老以迴避把守清淨心為首要,不因貪圖㇐時而違背戒律。其骨子裡似蘊藏著㇐股穩健之力,處事應對穩如泰山,不論是毀譽還是危及性命,依然從容應對,不卑不亢,穩住底氣毫無驚色,想必是深厚的禪定力所致。
見老出家經歷的過程及其應對種種的困境,正是我們新學出家者的典範,學其心行、勇氣和堅韌不拔的道心,及其嚴守戒律的態度,刻苦耐勞不躲懶偷安,舉心動念無不合乎佛法與修行。見老的行誼提起我心力及道心,亦可借鑒處理及調適個人在心境與外境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