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
回首頁 | English | 行動版網頁
  • 關於僧大
    • 關於創辦人
      • 創辦人開示
    • 僧大簡介
    • 校訓與院訓
    • 校園環境
    • 校歌
    • 大事記
    • 師資簡介
    • 各系介紹
    • 行政單位
    • 交通路線圖
    • 聯絡我們
  • 招生資訊
    • 招生簡介影片
    • 招生說明會
    • 招生簡章
    • 招生考試線上報名
    • 考古題
  • 出版刊物
    • 僧大小冊
    • 僧大簡介
    • 僧大年報
    • 法鼓文苑
    • 畢業製作選集
      • 畢業製作選集(第一集全文檔)
    • 僧芽電子報
    • 2021年電腦桌布月曆下載
    • 2021年手機桌布月曆下載
  • 校園活動
    • 自覺營返校日
    • 自覺工作坊
      • 自覺工作坊報導
    • 校園活動剪影
    • 生命自覺營
      • 簡章下載
      • 生命自覺營粉絲頁
      • 自覺心語
      • 法鼓山僧伽大學Line@
      • 自覺營報導
    • 講經交流
    • 五分鐘說書
  • 僧大影音
    • 聖嚴法師談出家影音
    • 僧大簡介影片
    • 僧大形象影片
      • 2019僧大形象影片
      • 2020僧大形象影片(拍攝中)
    • 數位課程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6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7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0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1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2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3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4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8
    • 畢業製作影音
    • 講經交流影音
    • 五分鐘說書影音
  • 師語僧語
    • 108出家語
    • 出家因緣
    • 落髮的感動
    • 雀榕心語
    • 僧大悟語
  • 僧活札記
    • 僧活札記2010
    • 僧活札記2011
    • 僧活札記2012
    • 僧活札記2013
    • 僧活札記2014
    • 僧活札記2015
    • 僧活札記2016
    • 僧活札記2017
    • 僧活札記2018
    • 僧活札記2019
    • 僧活札記2020
    • 僧活札記2021
首頁 » 最新消息 » 2018-生命自覺營心得

2018-生命自覺營心得

得到自己的答案

◎莊常純
▲(李東陽 攝)

上山之前,對於「一生一次的出家」,戒慎恐懼。就像新手爸媽翻遍育兒手冊那樣,爬梳所有心得,深怕有所疏漏,畢竟只有一次,要做足準備才好。但後來放棄了,拜讀他人參加心得,除了對活動走向有大略認識外,很多人口中或深或淺的體會,反倒成了蔓開的枝葉,遮去了看見天空的視野。

回過頭來,又有何能分享給正在閱讀的您呢?這讓我思忖:希望分享自己最深刻的經驗,讓這分生命感受的力量,回饋給有緣人。

對於出家,一直存在著似有若無的幽微情感,清楚自己情執難斷,但仍會不時問自己:「出家對我的意義是什麼?」營期過了幾天,身心漸上作息軌道,開始恢復拜佛的習慣。以往拜佛是因為喜歡過程,無論懺悔也好、感恩也罷,或只是想跟佛菩薩說說話,體驗心「安」下來的過程。這次,營主任常寬法師說了一句「行者要多拜佛」,所以想體會以「行者」身分沉浸在佛法中的感覺。後來的日子,內心踏實不少。

座談會上,法師們分享出家因緣,談到了出家前的感情,令我非常意外。原以為應該無罣無礙才能出家當法師,然而就像聖嚴師父早齋開示中所提到,出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修「梵行」,修梵行要有出離情網的心。對於之前的誤解,一方面好慚愧,一方面又好像解開內心的結,原來面對人的通性時,出家是「從地面決心飛起」的過程,那份「決心」與「出離心」的鳥跡路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本著想探究生命的答案而來生命自覺營,十一天中,得到自己的答案:「生命裡的自『覺』,是出離心的力度。」自覺營就像是「多面鏡」,不同的人踏進去,所見也有所不同。只要將自己全心投入,就能在鏡中看見屬於自己的答案。

送彼此一份禮物

◎黃演光

參加生命自覺營需要福報,等了七年,今年終於可以參加,心裡很感恩。

記得朝山前一晚,法師說:「大家很有福報,明天朝山會有雨。」順境、逆境,在法師眼裡,都是好環境。隔天一早,外面很冷,天色還黑,我們穿著透明雨衣出發。空氣很清新,雨很細密,山道兩邊,有義工冒雨隨行守護,一起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聽著清脆的法器聲,在寂靜的山上響起,我們虔敬拜下。當身體彎下、手貼地上的那一刻,感覺到大地的氣息。手觸著冰冷雨水,額頭貼著冰涼地面,那一刻,心裡很溫暖。

感恩之夜前,法師帶小組圍坐分享,「你們能聚在一起真的很有緣,要送彼此一份禮物。」法師讓我們先說一個自己的優點,其他人再說一個優點。過程中,發現原來大家都能找出彼此的優點。人與人相處,一開始就不需要貼標籤,真誠相待、體諒對方、發現優點,就會看見每個人的好。分享完彼此優點,再看對方的時候,感覺每個人都閃閃發光,彼此能在一起,感覺特別幸福和幸運。

生命自覺營不同於大學時的軍訓課程,軍訓是鍛鍊身體,要求服從命令與指示。自覺營則有足夠的時間,安靜地與自己相處、反省思考,有精神食糧、有方法,讓我們了解改變自己的好處,認識佛法及修行的好。記得上課聽到一個例子,有個小孩弄傷了手,懂得找藥水膠布貼傷口,因為家長教了孩子怎麼保護身體。然而當心靈受傷了,卻沒人教我們怎麼護理,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和方法、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找到定課和方向,對自己的未來,更堅定有信心。

「萬丈紅塵心不染,空谷無人水自流。」這是營主任對大家的勉勵。真正的改變需要每天不斷地練習,也許做了不一定馬上看到效果,但不做肯定沒效果。

 

本文節錄自法鼓雜誌342期 生活佛法版第三篇

Share
2018-06-13 admin

相關文章

  • 【2021】業力輪迴觀-成佛的助力 常啟2021-02-23
  • 【2021】男寮新春布置心得 —牧牛歸心 寬恩2021-02-21
  • 【2021】㇐夢漫言讀後心得 寬融2021-02-21

熱門文章

  • 果幸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盛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聞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電子報
  • 法鼓山網站群

地址:20842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555號
Address: No. 555, Fagu Rd., Jinsh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0842, Taiwan (R.O.C.)
Tel:886-2-2498-7171 Fax:886-2-2408-2084 E-mail:seb@ddm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