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
回首頁 | English | 行動版網頁
  • 關於僧大
    • 關於創辦人
      • 創辦人開示
    • 僧大簡介
    • 校訓與院訓
    • 校園環境
    • 校歌
    • 大事記
    • 師資簡介
    • 各系介紹
    • 行政單位
    • 交通路線圖
    • 聯絡我們
  • 招生資訊
    • 招生簡介影片
    • 招生說明會
    • 招生簡章
    • 招生考試線上報名
    • 考古題
  • 出版刊物
    • 僧大小冊
    • 僧大簡介
    • 僧大年報
    • 法鼓文苑
    • 畢業製作選集
      • 畢業製作選集(第一集全文檔)
    • 僧芽電子報
    • 2021年電腦桌布月曆下載
    • 2021年手機桌布月曆下載
  • 校園活動
    • 自覺營返校日
    • 自覺工作坊
      • 自覺工作坊報導
    • 校園活動剪影
    • 生命自覺營
      • 簡章下載
      • 生命自覺營粉絲頁
      • 自覺心語
      • 法鼓山僧伽大學Line@
      • 自覺營報導
    • 講經交流
    • 五分鐘說書
  • 僧大影音
    • 聖嚴法師談出家影音
    • 僧大簡介影片
    • 僧大形象影片
      • 2019僧大形象影片
      • 2020僧大形象影片(拍攝中)
    • 數位課程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6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7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0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1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2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3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4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8
    • 畢業製作影音
    • 講經交流影音
    • 五分鐘說書影音
  • 師語僧語
    • 108出家語
    • 出家因緣
    • 落髮的感動
    • 雀榕心語
    • 僧大悟語
  • 僧活札記
    • 僧活札記2010
    • 僧活札記2011
    • 僧活札記2012
    • 僧活札記2013
    • 僧活札記2014
    • 僧活札記2015
    • 僧活札記2016
    • 僧活札記2017
    • 僧活札記2018
    • 僧活札記2019
    • 僧活札記2020
    • 僧活札記2021
首頁 » 自覺心語 » 【2019】生命的自覺,一生的歸宿 演默

【2019】生命的自覺,一生的歸宿 演默

 

去之前,心裡非常忐忑。因為未知,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前面的幾天都在調適自己的身心,嘗試放鬆去融入大眾。

沒有手錶

其實,手錶在抵達臺北(18號),因為沒有電池的關係就停止了。到達山上的時候,就心想反正手錶都停了,留著也沒意思,就索性交給常住保管,隨眾起,隨眾倒。頭幾天,我沒手錶不行,因我會很依賴手錶。

現在看手錶,是提醒自己時間過得很快,也是一種自我訓練,當遇見不如意之事時,就靜靜看著手錶,看看自己能夠被影響多久,慢慢讓自己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這十一天沒有手錶,我以為會不自在,其實不全然。有手錶,就提醒自己時日已過,命亦隨減,應當精進;沒手錶,就把身心交給一切的因緣,隨眾修行。

什麼是自覺?

每一位菩薩,對自覺的定義不一樣。這段時間,大家一起修行,從演練;穿袍搭衣等等;我此生從沒整齊折疊衣服,遇見了如斯珍貴的衣服,在整理的過程中,才慢慢察覺,自己內心多散亂。到了上課時間,我很興奮,也很期待到底授課法師會帶給學員們什麼樣的火花。沒想到,火花一點燃,就停不下來。期間,最令我為之動容的,就是拜懺,唱誦懺悔文。每唱一次,就哽咽一次。

聽著營主任法師開示,為何要懺悔,拜懺,到慢慢後來的幾天,原來,不是要後悔,而是要為自己做過的不善行懺悔,再籍由懺悔發願,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善待每一個生命的人。

生活,是一細水長流的努力;生命,是一場自覺覺他的實踐。火花開始時是猛烈的,後面開始,變小了,但是不會消失。自覺,是從善待每一個生命開始。

修行,是經得起寂寞;享受著孤獨

有一位法侶之前分享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路要自己走》。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歌詞,寫得非常好。尤其那一段:有一天我會放手,因為路要自己走。無論人生的方向走到哪裡,始終要自己去完成。物質會消失,我們還可以靠著的,就是佛法。

修行也是如此,法侶無法幫自己完成修行。過程裡,總會面對一些挫折、誘惑、困境;這些都不會阻擋自己,在未來成為更好的人。

躲不過風雨,就在風雨中長大;避不開坎坷,就在坎坷中體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經歷風雨和坎坷,而是面對這些困境,可以用一顆成就別人的心,來培養慈悲,以及與智慧。生活裡總會躲不過某些困難,那就好好面對,好好接受,好好處理,再放下。

不是要後悔,而是要懺悔,發願

好幾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從清幽,寧靜的山上下來。雖然下山,也並不表示與清淨無憂的生活斷絕,而是可以把十一天的所學慢慢整理,再慢慢貫徹在生活裡。其實,心裡的雜念與妄念很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負面情緒,此時此刻都逐一展現,才知道自己對道業上的精進,沒有進步。

十一天的自覺營生活,其中一個學習,就是學習覺照,覺照自己的內心,原來有這麼多無謂的妄想雜念,覺照了之後,提醒自己不要再犯,更不是要自己後悔為何沒有精進,而是懺悔自己為何身邊具足了很棒的學佛因緣,極少努力用功。

下山後好幾天,內心慢慢清楚那不是後悔,反而要懺悔讓惡念起,再發願自己更能夠精進實踐,願斷一切惡。

這個時候,聖嚴師父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言猶在耳。

生命的歲月原本就有限,欣慰的是遇見了佛法,生命有了轉角。從心,思考自己還可以在慢慢流逝的歲月裡,做一些什麼。

發願,是對自己的生命交代;還願,是對眾生生命的負責。

十一天的自覺營,讓自己的的生命,有了很大的啟示,也終於明白為何自覺營,一生只能去一次。

一次的自覺,一生的喜悅;皈依了三寶,終生的歸宿。

Share
2019-03-14 admin

相關文章

  • 【2019】生命自覺營心得 演融2019-03-10
  • 【2019】從儀式到生活實踐 演資2019-03-10
  • 【2019】生命自覺營心得 演楓2019-03-10

熱門文章

  • 果幸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盛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聞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電子報
  • 法鼓山網站群

地址:20842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555號
Address: No. 555, Fagu Rd., Jinsh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0842, Taiwan (R.O.C.)
Tel:886-2-2498-7171 Fax:886-2-2408-2084 E-mail:seb@ddm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