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
回首頁 | English | 行動版網頁
  • 關於僧大
    • 關於創辦人
      • 創辦人開示
    • 僧大簡介
    • 校訓與院訓
    • 校園環境
    • 校歌
    • 大事記
    • 師資簡介
    • 各系介紹
    • 行政單位
    • 交通路線圖
    • 聯絡我們
  • 招生資訊
    • 招生簡介影片
    • 招生說明會
    • 招生簡章
    • 招生考試線上報名
    • 考古題
  • 出版刊物
    • 僧大小冊
    • 僧大簡介
    • 僧大年報
    • 法鼓文苑
    • 畢業製作選集
      • 畢業製作選集(第一集全文檔)
    • 僧芽電子報
    • 電腦桌布月曆下載
      • 2022電腦桌布月曆
      • 2021電腦桌布月曆
    • 手機桌布月曆下載
      • 2022手機桌布月曆
      • 2021手機桌布月曆
  • 校園活動
    • 法鼓山僧伽大學20週年專區
    • 自覺營返校日
    • 自覺工作坊
      • 自覺工作坊報導
    • 校園活動剪影
    • 生命自覺營
      • 簡章下載
      • 生命自覺營粉絲頁
      • 自覺心語
      • 法鼓山僧伽大學Line@
      • 自覺營報導
    • 講經交流
    • 五分鐘說書
  • 僧大影音
    • 聖嚴法師談出家影音
    • 僧大簡介影片
    • 僧大形象影片
      • 2019僧大形象影片
      • 2020僧大形象影片(拍攝中)
    • 數位課程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6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7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0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1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2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3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4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8
    • 畢業製作影音
    • 講經交流影音
    • 五分鐘說書影音
  • 師語僧語
    • 108出家語
    • 出家因緣
    • 落髮的感動
    • 雀榕心語
    • 僧大悟語
  • 僧活札記
    • 僧活札記2010
    • 僧活札記2011
    • 僧活札記2012
    • 僧活札記2013
    • 僧活札記2014
    • 僧活札記2015
    • 僧活札記2016
    • 僧活札記2017
    • 僧活札記2018
    • 僧活札記2019
    • 僧活札記2020
    • 僧活札記2021
    • 僧活札記2022
首頁 » 僧活札記 » 2019.12.03 水陸後戶外禪二報導

2019.12.03 水陸後戶外禪二報導

水陸法會圓滿,為了讓學僧調整身心,作好上課前的準備。僧大男眾部安排了兩天的戶外教學活動。第一天到法鼓山社會大學戶外教室與大自然互動,第二天行程參觀黃金博物館,認識台灣本土的歷史文化。

12/03 來到法鼓山社會大學戶外教室,才剛到達園區已看到邱菩薩及廖主任在等待着大家到來。從邱菩薩的介紹,了解到這片土地的由來歷程。由大愛基金會擬請社大使用這片位於石門約3.5公頃的土地,從當初遍野的廢棄物,到現在所呈現出的自然農法戶外教室體驗園區。

過程中參觀到園區各片土壤上所種植出的茶樹、果樹、地瓜、山藥、咖啡、香草…等等不同的農作物。來自俄羅斯一年級的演誓行者分享:「看到社大校長及義工菩薩們在園區實踐自然農法,讓佛法連結到生活中,接引大眾學佛。他們認真奉獻的願心,對自然農法的努力,真的很讓人敬佩。」

來到園區的教室,由咖啡達人廖中賜老師帶領從認識咖啡豆,到烘焙、磨粉、沖泡出一杯咖啡,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學僧們用心專注在每個動作,經由六根來感受咖啡的質感及香味,猶如體驗了一次「咖啡禪」。

午餐時間是由《幸福廚房》作者林麗華老師親自熬煮湯頭的野菜火鍋,還準備有多樣菜色及醬料。林老師帶領氣氛,學僧滿是歡喜的品嚐各道菜肴,室內充滿着熱鬧和歡笑,像大家庭一樣歡喜相處。特地來到關懷的方丈和尚 果暉法師說,好像過年的圍爐,大家相聚一起,十分溫馨。

僧大二年學僧演功法師分享:「以往看到桌上的食物,只知道它當下的因緣。參觀了園區的農作,從開土、耕作、播種、灌溉、收成、到呈現在桌上的菜肴,才了解到每口飯菜都來之不易。」在一邊品嚐、一邊細細憶想,背後還有很多默默耕耘的義工菩薩,發心護持的菩薩。在感受幸福的當下,當知彼來不易。如《幸福廚房》所帶出的:真正的幸福,從何而來?――從懂得知福、惜福、培福、種福的那一刻開始!

午後的出坡禪,前往茶葉區及香草區拔草。僧大一年級的演向行者表示:「出坡禪過程中讓自己很受用。當雜草和迎香茶樹混在一起,就看不清楚誰是誰;當清除了雜草以後,覺得清楚又乾淨。雜草就像煩惱一樣,把煩惱清除了,迎香茶樹就能清楚顯現。」

接着是李宗烈老師的喫茶趣—-大碗茶時光。將茶葉放進瓷碗裡,沖入熱水,觀察茶色,再用匙子勺起茶湯。李宗列老師回到石門重新種植茶葉,特別是早期在台灣日治時期外銷的茶種—- 硬枝紅心。從一碗茶中看到老師的認真奉獻,及對自然農法的堅持,讓人十分敬佩。

最後的活動是「茶樹乾洗手」DIY。菩薩特意從上山採摘的澳洲茶樹,自己動手製作成為方便攜帶淨手液。

一整天豐富的課程,讓學僧們更進一步認識法鼓山社會大學外。更是從大自然中,從義工菩薩們的奉獻精神中,領悟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和「自然環保」的教化。就如《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亦提到「只要人類的內心清淨,所見的世界便是佛國,只要人類的內心平安,生活的環境也能平安。只要人的心靈在一念之間清淨平安,就會影響到週遭人物環境的清淨平安」。

接下來的第二天,參觀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透過前一天晚上放映的《無言的山丘》中,大家感受到早期日據時代一些淘金者追求希望的生活和體驗。人生總是不盡人意,貪戀物質的享受,追求富裕的人生。當這些想望得不到,就會痛苦。參觀鑛坑洞口里,不難想像當時鑛工的艱辛情怳。

下午來到山城美館,聽着館長和導覽訴說它的緣起,這裡所呈現出的面貌,是有多位藝術家的堅持。僧大二級的演根法師分享:「看見藝術家的堅持,就像佛教的願力,用自己的願力堅持藝術家的精神。這裡的一位藝術家,53歲才真正學畫畫,是一位執念的創作家。她說:『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用心,力量剛好就可以了。』對這句話很有感觸,就跟禪修一樣,能與生活相結合。」館長還帶領我們參觀附近的威遠廟,更談及當時自發搭建的茶亭,讓這社區的人可以有一個喝茶相聚的地方。也因此與這社區的民眾建立起關係。

來到最後,兩天的活動都帶給學僧不同的體驗。社會大學戶外教室,看到菩薩們用願心建設的自然農法園區;黃金博物館感受當時日據時代人們追求生活希望的淘金夢;山城美館看見藝術家們的願力和堅持所呈現的一方藝術園地。兩天活動當中有所啟發,欲望的追求,只會徒增內心的痛苦;若然心靈通過淨化,所追求的境界也跟着淨化。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提到「心靈環保即是淨化自我的心靈環境,從價值觀及認知的改變做起,建立自利利人的價值觀,人人皆以健康、平安、快樂的身心,照顧自己與週遭的人、事、物。如此才能過著健康、平安、快樂的生活。人心淨化了,物質愈是豐富,人類的心靈也會跟著富饒。」

文 @ 演可 圖 @ 演發

Share
2019-12-18 admin

相關文章

  • 2022.3.23 樸耘生態教育園區參訪紀實2022-04-30
  • 2022.03.13【願作眾生園林】法鼓山僧大招生說明會2022-03-18
  • 2021.11.06 來自海外的青年學僧法師座談會2022-01-08

熱門文章

  • 果幸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盛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 常聞法師出家因緣2002-01-28

地址:20842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555號
Address: No. 555, Fagu Rd., Jinsh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0842, Taiwan (R.O.C.)
Tel:886-2-2498-7171 Fax:886-2-2408-2084 E-mail:seb@ddm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