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
回首頁 | English | 行動版網頁
  • 關於僧大
    • 關於創辦人
      • 創辦人開示
    • 僧大簡介
    • 校訓與院訓
    • 校園環境
    • 校歌
    • 大事記
    • 師資簡介
    • 各系介紹
    • 行政單位
    • 交通路線圖
    • 聯絡我們
  • 招生資訊
    • 招生簡介影片
    • 招生說明會
    • 招生簡章
    • 招生考試線上報名
    • 考古題
  • 出版刊物
    • 僧大小冊
    • 僧大簡介
    • 僧大年報
    • 法鼓文苑
    • 畢業製作選集
      • 畢業製作選集(第一集全文檔)
    • 僧芽電子報
    • 2021年電腦桌布月曆下載
    • 2021年手機桌布月曆下載
  • 校園活動
    • 自覺營返校日
    • 自覺工作坊
      • 自覺工作坊報導
    • 校園活動剪影
    • 生命自覺營
      • 簡章下載
      • 生命自覺營粉絲頁
      • 自覺心語
      • 法鼓山僧伽大學Line@
      • 自覺營報導
    • 講經交流
    • 五分鐘說書
  • 僧大影音
    • 聖嚴法師談出家影音
    • 僧大簡介影片
    • 僧大形象影片
      • 2019僧大形象影片
      • 2020僧大形象影片(拍攝中)
    • 數位課程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6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07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0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1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2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3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4
      • 生命自覺營影音2018
    • 畢業製作影音
    • 講經交流影音
    • 五分鐘說書影音
  • 師語僧語
    • 108出家語
    • 出家因緣
    • 落髮的感動
    • 雀榕心語
    • 僧大悟語
  • 僧活札記
    • 僧活札記2010
    • 僧活札記2011
    • 僧活札記2012
    • 僧活札記2013
    • 僧活札記2014
    • 僧活札記2015
    • 僧活札記2016
    • 僧活札記2017
    • 僧活札記2018
    • 僧活札記2019
    • 僧活札記2020
    • 僧活札記2021
首頁 » 關於僧大 » 關於創辦人 » 創辦人開示 » 發願做一個宗教師

發願做一個宗教師

◎聖嚴師父


DDSU01-05今天是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佛學系、禪學系及僧才養成班的新生訓練及講習。首先要告訴大家,法鼓山是一個佛教的團體,是一個佛教的教育團
體,是一個為了培養宗教師人才的團體。因此,法鼓山是屬於教育性質的,是向教育部立案的,而不單純只是一間寺廟。所以,法鼓山在台灣是非常特殊的,具有宗教的功能、有宗教的生活、有宗教的任務;但是,主要是辦理教育的。

宗教師的大學院教育
我們的教育一共有三大項目:第一是大學院教育,第二是大關懷教育,第三是大普化教育。普通的寺廟或一般出家人,所做的多是普化教育,例如辦法會、做佛事,或是接待信徒這類信仰的功能。法鼓山三大教育則主要以「大學院教育」為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信眾居士,希望他們要用法鼓山的理念、方法或思想服務社會,致力於淨化人心、淨化社會。至於培育出來的出家眾,則可以進入大學院教育體系擔任教師,或是經營、管理佛教弘化推廣,以及從事社會救濟等工作。
宗教師的大關懷教育
我們稱救濟事業為「大關懷教育」,例如:重大的災難、災禍發生,以及社會上突然發生的流行病情、疫情,我們都要關懷。最近台灣社會自殺的風潮愈來愈嚴重,我們就投入關懷生命與舉辦防治自殺活動,這就是關懷教育,關懷社會苦難的人,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關懷活動為什麼要由宗教師來做?因為,宗教師做這些事是沒有條件、不求回饋,而且用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生命投入的;因此,三大教育中的每一項教育、每一種領域,宗教師都有奉獻的機會。

宗教師的大普化教育
我們的「大普化教育」雖然也有以法會的形式呈現,可是要以法會的形式讓大家感受修行的功能與利益,並且得到佛法的受用,不僅僅只是參加法會,同時也是在修行「戒、定、慧」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教育的功能。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具有教育功能,無論舉辦法會、講經、著述以及發展文化事業,都是具有教育功能。所以,我們做大關懷教育、大普化教育,不僅是布施錢財、食物、衣服、房子等濟助,還要給予佛法的觀念和方法,這樣才能讓大眾在得到物質救濟的同時,在心靈上、精神上也獲得啟發與提昇,這就是我們所做的關懷教育、普化教育。如果沒有教育功能,只是做關懷,不能稱為教育。另外,大學院教育不只是教授知識、學問和技能,也一定會兼顧心靈的、精神的教育。這樣,法鼓山體系的三大教育,全都擁有「心靈環保」的功能,也就是用佛法來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功能。

成為宗教師的大願心
因此,我們佛學院的同學接受了兩年的僧才養成班、四年的佛學系,或是六年的禪學系教育之後,就必須要負起宗教師的責任。否則,只是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幾年之後,又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去了。也就是說,不能擔負起宗教師任務,就沒有達成僧才教育的目標,也可以說這幾年的教育是浪費了。這個浪費,可能有人認為是占了便宜,但實際上是吃了虧,因為自己的福報一下子享完了;而這些福報是由十方信施供養的環境、物資,以及各種各樣的設備。若只是享受權利,而沒有善盡義務,從因果上來說是負債的!所以,我勉勵諸位同學們要立一個志願,也就是要發一個大願心:「我一定要做一個宗教師。」

當我在日本留學時,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在經濟上很少支持我,但是我非常感恩他。東初老人對我最大的鼓勵是兩句話:「寧願你做大宗教家,不要做大宗教學家。」所謂「宗教學家」和「宗教家」是不一樣的,宗教家有著宗教師的任務及功能,而宗教學者或宗教學家是研究學問的人。宗教學家雖然對宗教學問有貢獻,但對整個社會而言,他的貢獻不能普及,只有少數的人受影響,不能救很多的人。所以,我在日本求學時,將這兩句話當成圭臬、座右銘,貼在房間的牆壁上,天天都看這兩句話。
我也想勉勵諸位僧伽大學的同學能朝這方面思考。因此,雖然學問不是很重要,但是要有學問的基礎,不能不知道「三寶」、「三毒」、基礎佛法的修行、方法與觀念,對法鼓山的理念及發展方向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諸位對於各種課程都要盡量地學習。本校佛學院課程的安排,是經過漫長時間的規畫,思考著要如何才能將諸位同學從一位在家人,訓練成威儀堂堂的出家人。不但要訓練威儀,身儀、口儀、心儀都要訓練,然後才能成為一位宗教師。

以修行方法和觀念奉獻世界

剛才提到宗教師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要從事三大教育中的任何一項工作,而且勝任愉快。否則光是求學問或做慈善家都不夠好,一定要做一個非常優秀的宗教師。法鼓山辦學的目標,就是因著諸位同學而實踐,並且達成目標,這對我們這個時代、對這個世界,都是大貢獻。法鼓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信眾支持?就是因為理念很清楚,辦學的目標非常值得支持,所以才能這樣推展。如果佛學院的同學畢業之後沒有一位人才,或只有幾個人對佛教有顯著的貢獻,那就浪費了我們的資源。對佛教貢獻,實際上就是對世界、對社會的貢獻。而佛教對世界、社會的貢獻是什麼?並非僅是成為出家人的樣子就叫做有貢獻,而是要拿佛教修行的方法與觀念來幫助世界,讓世界因此而改善,那才是佛教的貢獻。因此,我今天用以上的話勉勵新入學的諸位同學,要做「三大教育之中的宗教師」,而這三大教育則是以心靈環保為主軸。
阿彌陀佛!

(講於2006年9月12日,九十五年學年度「新生講習」)

Share

創辦人開示

  • 不講情理,講悲智
  • 奉獻自己、成就大眾;行頭陀行,澹泊精進
  •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 出家是為21世紀的人類努力
  • 發願做一個宗教師
  • 在家與出家
  • 電子報
  • 法鼓山網站群

地址:20842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555號
Address: No. 555, Fagu Rd., Jinsh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0842, Taiwan (R.O.C.)
Tel:886-2-2498-7171 Fax:886-2-2408-2084 E-mail:seb@ddm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