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5】輕舟已過萬重山 (下)

◎女眾第四組 演曦菩薩

■鐫刻於心的法緣光景 

觀禮落髮之時,法師與同學們齊聚,祥和的氣息瀰漫,聲聲佛號中竟感到了過年的溫暖與親切,也為自覺營拉開了序幕。 原以為,兩天的受戒演練已將淚水流盡,未曾想,在證授之時,轉身搭衣前,我望向退居方丈,只見他目光堅定,專注而虔誠地唱誦著搭衣偈。那一刻,慈悲的力量彷彿穿透時空,注入我心間,淚水再度決堤,我被一種巨大的溫暖力量包裹,那是熟悉的、退居方丈帶來的莫大勇氣與鼓舞。再回首,佇列盡頭,法師們靜靜的、飽含祝福的注視著我們,搭衣的刹那,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與親切湧上心頭——彷彿在某一世,便曾經歷過同樣的因緣,今生只是在舊夢中重逢。 

朝山那日,大雨傾盆,本以為會取消,未曾想,總護法師堅定不移。 既然選擇了風雨無阻,我便收起所有擔憂,不帶一絲抗拒,武裝好自己,全然投入。漫天大雨傾盆而下,我與雨水、大地和佛號聲融為一體,任由天地洗滌身心,拜的無比放鬆,體驗到了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的清涼自在。 

我們組是一個溫暖的國際小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卻因法緣彙聚於此。帶組法師演照法師與寬瑞法師不僅悉心向我們介紹法鼓山與師父,更是以身作則,踐行著法鼓山的理念。她們如同溫暖的小太陽,照耀著我們每一個人。朝山歸來,鞋襪浸濕,在我們上課時,法師悄然來到寮房,細心地為我們取出鞋墊除濕。類似的無聲關懷、溫暖點滴不勝枚舉,法師們的寬容與慈悲,也讓我不禁反思——我如何將這份柔和與慈悲,帶入自己的工作中,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溫暖。 

早來晚走的我,親眼見證了每一位成就自覺營的法師與義工菩薩,從晨曦微露到夜色深沉始終忙碌不停的身影。他們起早貪黑,不辭辛勞,將無盡的心力傾注於每一個細節之中,讓這一場法緣殊勝而圓滿。 這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如晨鐘般悠遠,如晨曦般明亮,不僅點亮了自覺營的每一寸光陰,也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中。

■千山已越,隨願歸航 

因緣不可思議,在無法前往總本山的日子,馬來西亞道場成為了我心靈歸依的另一個家。感恩法師與菩薩們,這幾年來為我播撒無數善的種子,也感恩遠道而來,在馬來西亞舉辦「自覺工作坊」的法師們,因為她們,我得以與自覺營結緣。 

此行既有一期一會的珍惜,亦有久別重逢的喜悅——再度相見牽念已久的退居方丈、禪七的總護法師、小參法師、馬來西亞的諸位法師; 特別在新春之際專程從馬來西亞飛來做義工的菩薩們,她們的身影,是無私奉獻的最好見證;更有我在馬國最親密的道友們同行,共赴這場殊勝的自覺之旅。緣緣相續,感恩大家,成就了我珍貴圓滿的十全十美入台之旅。

感恩之夜,我獨坐禪堂一隅,默默回望這六年踽踽獨行的旅程,一路流浪,幾多悲愴,又何其幸福。 時光荏苒,每一次艱難困苦的淬鍊,都激發起精進勇猛的心,每一場久別重逢,都是生命最珍貴的饋贈,每一份堅持與等待,都讓心更加篤定。跨越六年的重重障礙,善願終得圓滿,遊子終於歸家。
 
聖嚴師父說:「好不容易把你們找回來,現在你們又要回去流浪了。」捨戒時的不捨再次化作淚水,思惟每一個因緣都是最後一次,自然生起無限的珍惜與感恩。 然而,這次上山,是滿願之旅,亦是自心的「祛魅之旅」——不再執著於法鼓山、法師在彼岸,而是真正體悟到:法鼓山就在我心中,不在他方;法師就在我心中,沒有距離。我不再害怕流浪,而是要成為行走的小小法鼓山,攜帶著無限的祝福和願力,篤定前行。 

再見,福爾摩沙的溫柔海風,感恩,願每次的回味,都是願力的堅固與延長。 

[完]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