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3自覺營報導 - Day 2-2

 

第二天 【學佛行儀】

穿搭衣袍,還要可以褶回去

「未著袈裟嫌事多,著了袈裟事更繁。」

------------------

我們因多生以來的夙習,以及今生自幼受環境的薰染,自然展現於身口意而無自覺的,稱為習慣。

出家人的威儀也是從這身、口、意的習慣來調整,而且是直接從「身」與「口」自覺與練習,才能在訓練「意」業上更貼近出家人的心行。

然而要改變習慣,直到調和的像個僧人,就需要不斷給予提醒,此事就從穿海青與搭縵衣開始,這件看似束縛包裹的衣袍,卻是一面覺照身心的明鏡。

---------------------------------------------

海青就像佛門裡的禮服,早晚課誦、過堂時都會穿著。

穿著時,應操手當胸,身不搖動,打結或是扣釦子的時候,要用心眼看,不用肉眼瞧,以保持動作的威儀。

海青的右腋下都有兩條「穩帶」,這兩條帶子不是用來打結的,而是用來提醒出家人在步行間,不能蹦跳輕浮,讓這兩條帶子隨意飄動,以表示步履從容莊重。

因此,穩帶能養成出家人的威儀。

搭縵衣也一樣,覆蓋左肩,袒露右肩,左手得矜住三折垂下的衣襬,動作稍大衣襬就會亂掉,一不留意左肩上的智慧劍環扣,就會滑下,這個亂掉與滑動都是正念之鈴,提醒行者在行住坐臥間留心威儀,在起心動念處覺察細行。所謂比丘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得從最粗的穿卸海青與縵衣,搭衣禮拜與問訊的動作開始學習。

-------------------

看著認真學習的眼神,卻還搭不起衣的學員,不曉得他們會不會感嘆:「未著袈裟嫌事多,著了袈裟事更繁。」

慢慢來,提起百「褶」不撓的精神,一個動作、一個環節,按部就班來,要知道這些都是覺照在萌芽,威儀在長養的軌跡。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