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眾第五組.寬若菩薩
生命自覺營數日後的晚間十一時零五分,回到一人二貓的屋子,如往常卸下後背包、舒展工作的奔波,喝口水,鏟鏟貓砂,安頓一同生活的兩隻貓。夜,留我一人在書桌前,點亮一盞燈,滑滑手機,觀看果心師姐分享的「生命自覺營」回顧影片。耳邊響起熟悉、沈穩的旋律,回憶吹散一日塵土,領我抽離回到那幾日在山中的祥和。樂聲平靜,與之回顧畫面,隨心,迴盪的是帶組演月法師在剛抵達的晚上,輕聲溫和的祝福——「好好遇見自己」。
事隔多日的晚上,我問心:
「那時去好好的自覺一回,遇見了嗎?」
「那個覺後的自己,是現在的這個樣貌嗎?」
「這個我,在此時此刻又有多重要呢?」
◆回歸生活,緩緩梳理、慢慢反思覺中八日
下山重返日常後的午夜夢迴,屢次反思那段山中時光;當時,能力所及的是盡可能去適應每個當下。在家人學習出家,食衣住行從頭學起。用餐,雙手指頭輕巧的移動筷子不發出聲響;著中掛入睡小心翼翼翻身不去攪擾睡眠中的菩薩;個人的置物櫃演繹著內在,出家人的清淨心,透過理清一件件身外之物,安撫每一個內在的波動;行走的儀態於這仍在適應的身份裡,步伐快不得。
出家生活初體驗,蹣跚學步、笨手笨腳中,盡可能依樣畫葫蘆去模仿在場每一位威儀莊嚴的法師。縱然自己學得四不像,但在法師們細心的陪伴下,也還是耐住性子跟著所有自覺營的學員一同體會修行於行住坐臥中,懵懂地自覺、覺他。帶組法師演月法師說:「出家人會注重每一個微小的細節」粗心大意的我,從此往後,跟著法師的教導在細節裡覺察自我,遇上困難還有寬善法師的叮嚀「用方法」。
◆佛前懺悔,授行者八戒
當縵衣在肩上落下,儀軌、持戒的學習,慢吞認識到這份殊勝因緣的得來不易。正授典禮上,感動的眼淚頻頻,能夠走到這,滿懷感恩。回溯這一路是多少因緣,讓我有幸跪在佛前,受戒圓滿。這趟旅程,在善知識中呼吸,無牽掛地轉向內在,和所有學員們互相學習成長。歷時,在家回頭梳理這雖然短暫,但意義深邃的八天,心中滿是慚愧,只能不停懺悔的繼續在自覺的路上,逐步勇敢、耐心的向前走。自覺的過程,厚著臉皮也要ㄧ樣一樣去正視、去修正、去練習、去感恩,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修行,更要抬起頭來,提醒自己「快樂學佛,記得微笑。」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近日,身邊親人正為癌症所苦。對我有恩的親戚一家好幾口,隨著受病的家中頂樑柱,生活遭逢動盪;在人生巨大的課題前,努力在表面上強顏歡笑度日,一家人情感彼此相織逗陣,「心」懸著恐懼,搖搖晃晃的一起栓在命運的繩上,被動的倒數分秒,無能為力的等待著終將排山倒海而來的人生劇變。面對死亡,誰不徬徨?看著親人在充滿未知的迷霧裡丟失安定;面對疾病,身體痛苦、內心煎熬。更因為執著而受傷、因為慾望而無可奈何,心中沒有光明的信念,身心不知所措;我卻無能為力,只懂的定期去探望,安靜的陪伴。
「若懂空性,是不是面對病痛時,痛苦能少一點?」
「若相信因果,是不是更能承受生命嚴峻的考驗?」
「若理解因緣,心中會不會有更多平靜?」
「若早一點就開始練習佛法、向佛陀學習,生命,會不會離苦更遠一點?」
「現在就開始鍛鍊、運用「四它」能力,關鍵時刻,一切是不是就不一樣?」
師父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雖已皈依成為一名佛弟子,卻沒有能力用佛法,幫助苦難、報答恩惠。
◆下山後的人生疑惑,藉學員們互相關懷,修行路途不孤單
營隊總護常法法師在生命自覺營尾聲,更關切下山後的我們,將同寢學員相聚一起討論未來修行的實際行動。從此,自覺營學員運用社群軟體空中互相砥礪,修行路上相互扶持,分享資訊及修行心得,群組中,演慈菩薩分享洛杉磯道場傳燈會線上講座,剛好得空聆聽果賢法師開示,並買了法鼓文化出版探討生死、安定人心的生死四書,想著,或許透過書本的知識,能夠幫助親人;然而,書很、佛法很好,自己卻不具傳法的能力,智慧不足,裹足不前。
◆果賢法師分享聖嚴師父生病時的墨寶寫道:
「苦苦苦苦不堪言 樂樂樂樂極生悲」
聖嚴師父面對病痛與生命的大智慧,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傳遞,讓正經歷苦難的有情都能夠受惠於師父的思想。如同第五天「僧命之道」課堂上,常格法師問道:「覺得人生很苦的請舉手。」生平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舉起手以表達對生命苦澀的認同,這絕非是不滿哀怨人生;而是,想知道在這一期生命中,應該怎麼做?自覺營後的每一日,反覆詢問自己常格法師說的那句:「我拿我的幸運做什麼?」
當明白「我」已經不再是人生的方向,我該怎麼做?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