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眾第五組.演慈菩薩
這次自覺營的因緣,要追溯到2019年。那年有幸被錄取,可惜2020年疫情爆發,活動被取消。感恩今年因緣俱足和家人的體諒,就帶著隨遇而安、不作分別的心,參加這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營隊。
2024年1月27日下午,來自世界各地的167名學員,乘坐巴士到達安靜莊嚴的法鼓山總本山。巴士經過三門,從來迎觀音腳下徑直往上開,穿過祈願觀音殿下方的遊覽車平台,再沿著彎路往上走,終於到達禪堂。法師、行者菩薩和義工菩薩們都已在禪堂外等候,搭著傘橋迎接學員。在帶組法師協助下,各組學員來到寮房,卸下行李,交出電子產品,領取背包,試穿行者服和縵衣是否合身。八天七夜的自覺營就正式開始。
◆營隊活動大概有以下幾類:
【出家體驗】學員跟隨法師們過清淨持戒的生活。
每天起板後有動禪、拜佛、早坐、早課、早齋、上課。午齋後有出坡、休息、上課時間。晚上則主要有課程和小組討論。有些活動在禁語中進行,有些則需要穿起海青和縵衣;「穿袍搭衣」時,要清楚每一個動作,以保持出家人的威儀。在禁語、清楚、放慢、放鬆的環境中,出家生活其實與禪七等共修有許多相似之處。
【授戒、捨戒】自覺營提供出家生活體驗,然而學員必須先受,「行者八戒」方能擁有出家身份。
營期第二天,法師講解受戒典禮是要讓人生起虔誠心,受戒時的心態是:自省、恭敬、懇切、感恩。正授前,帶組法師常常花額外的時間教導同學如何穿袍搭衣,及練習出家人的行儀。第三天正授典禮時,學員們先懺悔,然後確認自己能持守八戒 。受戒典禮上,在悅眾法師唱誦《搭衣偈》「善哉解脫服,無上功德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中,各人搭上縵衣 ,「行者」的身份,就正式開始了。
捨戒儀式在最後一天舉行。也是在梵唄聲中,學員卸下縵衣,表示要捨掉出家人的身份, 改以在家居士身份持守五戒。很多學員都痛哭流淚,不捨這出家因緣。法師勉勵學員,不要忘記出家身份和初發心,今後要過有規律、清靜少欲的生活,以及要發願自覺、覺他。
【理論型課程】營期中大概每天都有一到二節課,法師們來到禪堂講解「自覺」的不同面向。
主題有:出家的意義、說戒、佛教徒的生命觀、禪與生活等。有些則是法師分享自己過往對生命的疑惑及出家的因緣,或是與聖嚴師父相處的點滴。課程中最特別的是聆聽師父的開示,雖然錄音都已超過20年,但內容都跟本次活動很有關。師父對前屆學員的關懷及幽默的表達方式,讓很多學員哭了又笑了。
【活動型課程】學員們除了聽法師講課,也有許多身體力行的活動。
例如「律制生活」課時,大家回到自己的寮房,把衣物床舖整理好。「境教」時,各組走在禪堂公園,練習不貼標籤、不分別,只用眼、耳、身體觸覺來感受當下。另外還有叩鐘擊鼓,朝山和出坡。總本山的一事一物都有一種寧靜感,似乎都在鼓勵修行人體驗當下心念,以及觀察心是否與身體動作相應。
自覺營來到尾聲。離營前一晚的感恩之夜,法師們帶領學員感恩三寶、師父、父母、大眾及從世界各地來護持的義工菩薩。播放回顧影片時,很深刻的是朝山活動前,景觀組的菩薩還特意把馬路洗刷一遍;大寮的義工有的是年紀很大行動不便的老菩薩,但還是法喜充滿的準備食物。總本山的各項細節如此整齊有序,好像是理所當然,但其實背後是許多菩薩成就而來的莊嚴清淨。
來到最後一天,捨戒後學員開始收拾行李。臨行前,大家忙著交換聯絡方式,法師們叮嚀祝福組員,還不忘給各人準備點心。法師和義工把學員送上巴士,並與大家揮別的一幕,便是對自覺營的最後印象。我們既是回家,也是離家。
在這八天緊密的課程中,心從不安,雜亂,到漸漸收攝,安定。感恩法師一再提醒,要將心貼在動作上,因為「禪」注重的就是當下。也感恩法師提醒我們,要發願「放下自己,提起眾生」。
因緣如此奇妙,大家來到在法鼓山的總本山成為師兄弟一起修行,現在因緣消散,大家又回到各自的家庭和社會崗位。深深感恩法師和義工菩薩們,也願各同學保持初心,將在自覺營學到的,自利利他,回饋眾生。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