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15自覺營報導-第二天

什麼是出家?出家的意義是什麼?
果峻法師親自為大家上一堂課。
但法師不只講「出家」,法師更想為大家建立觀念與態度。

「佛教,佛的教育……我們來這裡是接受教育,
人與動物的差別在於人能接受改造。」
法師希望大家能把營期間學到的
方法、觀念、態度,結合起來,練習處理煩惱,
「煩惱是把事情當成問題而產生。」
如何才能沒有煩惱?用慈悲智慧來自覺覺他。

「我為你們而來,你們為什麼而來?
……為自覺覺他嗎?為快樂而來嗎?」
法師緩緩地丟出一個個的問題。

最後法師出三個問題要眾人憑直覺寫下十個答案,
這同時也是營隊結束後給自己的一封信:
人生是什麼?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出家?

不等全數人寫完,法師宣布停筆。
他這麼說:「寫信像人生,封了就封了。」

十天後,再度拿到信的自己,再度思索相同問題的自己,
會是跟現在一模一樣的自己嗎?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為大家上戒律第一堂課的,是青年院的常元法師。
多數學員都對法師不陌生,
問到是否到過德貴學苑參加過活動,好多人舉手。
法師幽默地說,
同學們現在變得很有氣質有威儀……他有些不習慣。

「戒是什麼?」
法師笑談之餘,不忘身為講師的責任,
他輕鬆地帶入正題,平易簡明地下了如此的定義:
「就是生活習慣和之前不同。」法師繼續說,
「受戒之後,明白『戒』是什麼,我們所受的是什麼,
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法師多從生活面向來介紹戒律,著重於戒的實用性,
並且提醒大眾,戒律一定要回到其制戒精神而持守之。
受戒、持戒的心態一定是以出離心與菩提心為基礎。

最後法師講了一個故事送給大家,
是佛陀的親弟弟,難陀的出家與證果的過程,
其故事呼應了出離心的重要,
篇幅不長,卻被法師講得高潮迭起,歡笑不斷,
如此地善巧方便為大家建立知見,
「戒律」跳出了生硬艱澀的戒本,擺脫神秘色彩,
這一堂課上得熱鬧趣味,
戒的距離感,瞬間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