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寬某
大家最近過得都還好嗎?
很久不見,願您們一切平安,生活得很歡喜自在?
距離寬某上山就讀僧伽大學,已過了近兩年的時間,感恩眾多因緣成就,今年寬某順利通過審核,即將在9/2(一)上午,於法鼓山剃度大典正式受戒,成為僧團的一份子。能夠滿出家的願,是件非常值得歡喜和慶祝的事,期盼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因此邀請諸位家人一同前來觀禮,接受寬某深深的感謝與祝福。
也請不必感到壓力,不論您是否出現,寬某都致上最深的感謝,因一路上有您的關懷和照顧,寬某才能平安健康地走到現在,全心投入修行及利益眾生的道路,堅定繼續往前走。
或許您心中一直有著疑惑,為什麼阿涵突然消失、跑去出家了呢?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認真的要出家了嗎?感覺上確實有些突然,卻也自然而然;突然的是從小到大,從沒想過有天會出家,尤記兩年多前,為想調整生活步調、沉澱歸零一陣子,再次報名了生命自覺營(此前已報名過兩次,兩年活動皆因疫情取消),這次順利上山住了七天,原想像鬆鬆地度過平和僻靜的假期,卻在體驗出家生活的修行時光裡,不斷湧現清楚明確的了然,發現原來一直不斷探索、找尋的生活方式,就是出家。得以把「以為自己應該要是什麼樣子」暫時放在禪堂外、山腳下,生命的覺知和內在真實才真正地打開和顯現,想起一直以來發的願,是生生世世以修行自度度他,以出家身分利益一切眾生。
更精確地來說,出家,是出離名為「煩惱」的家,把所有煩惱執著,如自卑自憐、自傲自慢、種種得意榮耀、失意挫折等利害得失全部放下,發願以修行自度度人,透過修行,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少煩少惱,歡喜自在,乃至發願為無量的眾生帶來平安幸福;願提起正念,放下煩惱,踏實地以慈悲與智慧善待一切生命,以此作為生命的方向,如此實踐所造成的正面影響力,便是所謂的功德,能真正利益累世累劫父母及無量眷屬,從逐物流轉的生死生滅中解脫。因此,出家也是為了報恩,以清靜的戒行和誓願,報答無盡的父母親友之恩。
唐代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禪師出家時,曾寫下家書〈辭北堂書〉:
「伏聞諸佛出世,皆從父母而受身;萬彙興生,盡假天地而覆載。故非父母而不生,無天地而不長,盡沾養育之恩,俱受覆載之德。嗟夫!一切含識,萬象形儀,皆屬無常,未離生滅。雖則乳哺情至,養育恩深,若把世賂供資,終難報答,作血食侍養,安得久長?故《孝經》云:『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孝也。』相牽沈沒,永入輪回。
欲報罔極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載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四恩,無不報矣。故經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良价捨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將永劫之根塵,頓明般若。伏惟父母心開喜捨,意莫攀緣,學淨飯之國王,效摩耶之聖后,他時異日,佛會相逢。此日今時,且相離別,良非遽違甘旨,蓋時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伏冀尊懷莫相寄憶!」
願我們之間珍貴難得的緣分,繼續成為修行路上源源不絕的力量,直至一切痛苦煩惱斷盡的那天;願我們之間的親情,轉化為清淨真摯的道情,繼續守護彼此的道業,直到有天成為如佛菩薩一樣的大善知識,都仍有彼此的護念與祝福。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是獨立、完整而圓滿的人,一直以來都是。身邊與我們有緣的人,幫助我們走在自我覺醒,與幫助他人覺醒的路上,為此,寬某深深的感恩有您們的養育和照顧陪伴,今日才能走到這裡。也因為寬某爸爸媽媽盡心盡力、無條件的付出和慈悲柔軟的身教,寬濟才明白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不在於物質或情感生活的追求,而在於放下自我中心,提起他人的需要,敞開心胸做一位菩薩道行者。
這不代表離你們而去,舊關係的結束,也將會是新關係的開始,我們仍然在返回內在本具悲智的修行路上互為菩薩道伴侶,也仍會在道場相見相會,寬某不會離開,只是終於找回以修行利益眾生的生命方向、以人間的視角來看,未來將會長得有點不一樣,過著有點不一樣的生活,但穿越人間文明的設定,純粹是一個生命找回內在真實,踏上自覺覺他之路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們都是一樣的。很歡喜未來我們將繼續成為彼此修行路上的善知識,祝福彼此煩惱越來越少,心量越來越大,慈悲智慧越來越圓滿?
如果您好奇出家修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對於出家生活有任何好奇或想詢問的問題,也歡迎隨時提出,寬某會盡可能回覆;或剃度典禮當天下午也有茶敘時間,可以和大家聚一聚。
願我們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在各自的生命旅途上無畏自在,也帶給身邊的人無畏自在。
願一切眾生道心堅固,道業增長,直至成就無上菩提,終不退轉。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