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4】〈群體的智慧〉讀後心得-演柔

〈群體的智慧〉讀後心得

佛二◎演柔


群體智慧的道理:簡單的動物遵循簡單的規則,每個個體根據局部資訊來行事,沒有一隻螞蟻知道整體的情形。在牛津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生物學家伊恩·庫贊說:「就算是複雜的行為,也能用相當簡單的互動來協調。」以下是我讀後的心得

1.「個別的螞蟻可能是一個個小笨瓜」

–>[心得]我個人就是個小笨瓜。

2.「然而一旦形成群集,卻能對環境做出迅捷有效的反應,而牠們靠的,就是所謂的『群體智慧』。」

–>[心得] 木頭跟著木排跑,隨眾的力量,也就漸漸模糊了小笨瓜的缺點。例如:

①我並不擅長做「學習規劃」。但在學院的安排之下,跟著大眾一起,五堂功課也自然而然能背好,上行堂時也能把大眾餵飽,梵唄也漸漸能上手。

②我並不是個很會「生活」的人,隨眾作息使我看來聰明並且有效率的多!

③大家一起排班或上殿時,我享受著群體帶給我的安定力量。

④雖然我不特別突出,但一起合作活動時,我也能善盡小螺絲釘的角色。

生活中,我都在享受著「群體的智慧」。

3.「拿蟻群來說,一個蟻群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沒有誰是老大。沒有螞蟻將軍在指揮螞蟻戰士,沒有螞蟻經理在命令螞蟻員工;蟻后只負責產卵,並不擔任領導角色。」

–>[心得] 這學期擔任大殿組組長,但小組中並沒有誰是老大。沒有組長在指揮組員,組長只負責協助大家順利流暢的出坡、提

供大家出坡所需的支援,並不擔任領導的角色。

4.「蟻群仰賴的是螞蟻個體間數不清的互動,每一隻都依照簡單的法則行事。科學家稱這種制度為『自我組織』。」

–>[心得] 大殿組仰賴的是組員間細微的默契、互動和補位,依據的都只是非常簡單的法則(如何體貼別人、照顧好大眾)。

聖嚴師父說:「『入眾』就是『入僧伽眾』,是入一個和合的團體。『入眾』以後就要『出眾』,『出眾』不是離開僧團或領導大眾的意思,而是『出現於眾中,為眾人服務』。如果是彼此服務,則是彼此出眾。』〈群體的智慧〉是靠著每個人來共同成就的。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