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演相
「我所了解的師父,是跟隨因緣在做事。師父從來不埋怨!」一出家就跟在師父身邊擔任英文秘書的常濟法師,回憶起跟著師父奔走全球的日子,臉上滿是笑容,在常濟法師的心目中,師父做的事情很偉大,「在那個時代,聽到師父與其他宗教領袖的對話,就能知道這世界上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2018年3月,以巴爆發嚴重流血衝突,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商盼能重啟和平。在走入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世界和平還未到來,人類免不了重演血腥歷史,而聖嚴師父早已看到這層隱憂,國家與國家間為了信仰、思想不同,乃至自身利益,衝突只會多不會少。因此從2000年開始,聖嚴師父便為世界人類和平奉獻而不斷奔走,在聯合國「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關鍵演講中,師父首度將「人間淨土」理念帶到跨宗教領域的國際舞台,「我們正在提倡一個運動,是把佛教所說的佛國,搬到人間來,也希望其他宗教的天堂,先在我們人間成立。」。
這段演講中,聖嚴師父所提倡的「人間淨土」並非單單屬於佛教徒所擁有,而是超越單一宗教視野的理念。早期擔任師父機要秘書的果禪法師也觀察到,「師父有個特質,非常尊重每個人,師父與你講話是全心全意與你同在,讓人感受到師父沒有任何意圖,也沒有要傳教。」。在國際場合上,師父保留著自身佛教立場,但從不表現出自己的宗教高人一等,而是將佛教根本教義的基礎「尊重」徹底實現,同時是用不同於面對信眾的方式來引導與他相遇的人。
那年在耶路撒冷,一場女性和平論壇結束後的晚宴上,師父的行誼展現了善巧方便的一面。宴會過程中,遇上巴基斯坦與以色列的代表們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吵了一個多小時,主持人完全控制不了火爆場面。最後主持人靈機一動,邀請師父出馬,「師父只用五分鐘解決了一場紛爭!」,常濟法師回憶說,當時師父用了獨木橋做比喻,形容吵得面紅耳赤的雙方,就像走在獨木橋的兩端,兩人卻是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但是有智慧的人會退,兩個人都可以過了,如果再吵下去,兩個人都會掉下去河裡。」,當隨行侍者完成翻譯完後,場面頓時靜默,只見師父瀟瀟灑灑不帶走一片雲彩離開現場…。
走在國際弘化這條路上,對師父而言,目標已不是讓更多西方人都變成佛教徒,而是以宗教師的身分去引發他人良善的一面。「師父說,當你在參與跨宗教活動,第一個就是不談教義。談到教義是沒有共同點的,重點要擺放在『人類的苦』,朝這個方向去談,會得到很多的連結,」,常濟法師一語帶出聖嚴師父宏偉的國際觀,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場,認為自己的宗教是最好,但在多元文化、不同宗教之間要對話,就必須尊重彼此的差異性,才能從中找到雙方共同點。
「師父做事情隨緣做,也努力的做,所以一旦最後因緣俱足,便能很快成就!」,也因此有人形容師父做事不急於一時,而是要把地基打牢打穩。重新走過師父的時代,看見他在異鄉不畏艱辛播撒種子的背影,播下的種子有些早已開花結果,有些還在善待因緣來臨,或許我們也都會是成為種子發芽的那個關鍵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