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的轉換需要從外至內養成學習。行者的生活從服裝到起居飲食,一切都在適應。僧大開學前的期初禪七,來到天南寺。
猶記當時正舉棋不定,出家還是在家?距離提交申請書只剩一兩天的時間,當時正在天南寺打禪七,因妄念不斷,於是申請小參。法師非常慈悲逐一解答我的疑問,小參後,內心豁然開朗,當下也作了決定。
上山第一年是義工,只做兩件事,大寮和環保組照顧大眾的生活。這才發現,原來照顧大眾的基本生活,我都還做不好,如何說度眾生呢?怕馬桶刷不乾淨、怕環境掃得不乾淨、擔心飯菜不夠、又恐浪費一滴油,因為全是常住物。學習過程,覺察自己的卑微、不足以及固執習氣。
歷經一年的勞動、執作後,這次的禪七,心也明顯地安定。寧靜的禪堂,更能清楚面對自己,也更堅定這一條正確的路。聖嚴師父在影音開示中,提醒我們要常常提起初發心,因為每一刻都是新的。
禪七中最可貴的是小參。這與看病不同──花很長時間排隊,實際看診時間可能才五分鐘,與醫生的對談更短,然後領藥回去吃,又不保證能醫好。而小參什麼都可以問,身、心遇到的狀況、使用的方法,而且馬上回禪堂練習,若用不上方法,還可以繼續小參。有時候,未必能馬上解決問題,可是知見上得到調整,便能減少對某些事情的執著而帶來的煩惱,對修行更有幫助。
文 @ 演深(期初禪七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