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20】心要用,力道適當就好 演端

在課程前,自己其實有好一段時間,心裡覺得在修行上有矛盾。儘管觀念跟課業,都在努力學習,有時能說得出一些書上寫的標準答案,但是沒能處理自己的煩惱;覺得自己的學習沒能用上,感到氣餒及莫名的厭煩感,讓自己一直在想該如何調整。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煩惱到底是什麼,只是覺得自己內在有強烈的矛盾感。上課那天,就是以這樣的身心狀況去參加。

上課當天印像深刻的,是當被引導要在佛堂遊走,有背景音樂,同時念出:「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我不知道我要去那裏。」

內心產生了莫名的哀傷,雖然當時覺得有趣。因為那哀傷感,應該是來自於自我存在感,我因為自我存在感少了,而感到哀傷。

下一步被引導跟大眾一起遊走,以整體的節奏為節奏。在游走間,當注意力在整體環境時,發現哀傷感消失了,取代的是一種歡喜感,單純因為跟著大眾遊走,而歡喜。當時體會到,這是否就是法師們一直想要告訴我的,隨眾背後的涵義; 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個人的自我,並產生對立而生起煩惱,若把注意力從自我轉移到大眾及整體的環境時,自己的煩惱則會消失,同時感到歡喜。

在進行第二個鴿隊體驗時,在帶領與被帶領時,心中持續了好一陣子的煩惱感及矛盾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悅的感覺,當時覺得很新鮮。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身體裡有股力量,會想要隨音樂產生律動,同時另一股力量——出家人要持戒的念頭,壓制了想隨音樂動作的念頭;但是身為帶領人,又不得不做出動作,本來覺得是三個矛盾的內在,突然不再矛盾了。感覺自己接受了,我跟音樂反應的這股力量,及當時必須有所動作的責任之間有了平衡;內在不再衝突,感到自己能自在地跟著環境做出互動了。

本來跟著音樂感覺並準備好要發動時,突然有一個念頭升起:怕後面的大家跟不上接下來我要做的動作,而沒能維持隊形;自己跟環境互動的心就停頓了一下。那個停頓覺得失去了跟整體的連結。後來,換另一位法師帶領時,因為動作的轉動較大,雖然一度失去隊形,但是後來跟隨者,又馬上跟上了隊形。體驗到原來我沒有完全在當下,我預設了大眾會跟不上,但其實跟環境的互動是可以隨時調整的,若不嘗試就不知道可能性。

自己突然明白,原來這一段時間,讓我產生煩惱的是我對情緒上的處裡方式錯了。因為要持守戒律、要練習正念;平時有情感或看到美的事物時,依著過去的習氣,會馬上想用方法壓過去;但愈是這樣,反彈就越大,內在也就愈矛盾。我看到原來我太用力了,原來用方法並不是要壓抑自己的情感。就像在課程中,我跟音樂的互動一樣,不需要否定因為音樂而升起的情感,也不需要想停止想跟它互動的身體,只需要做出適合自己身分的互動,對人有幫助的互動。當明白後,心放鬆了、矛盾消失了,也不再煩惱了,原來心要用,力道適當就好。

這樣的體驗讓自己對佛法生起了體驗上的信心。在禪七時得到的體驗,是比較像安定、舒服的,雖然會因為有進步,對方法生起信心;但是出禪堂後,又因為沒能處理煩惱,而產生內在的矛盾。這次又一直在思考果醒法師,教的不已身體為我,是什麼意思,最後在這次的課程中,有一些些體驗到煩惱、痛苦,真的是要從內心去處裡;而佛法是能從根本上處裡苦的。覺得能出家修學佛法、能在法鼓山遇到如此多的善知識,真的是太好了!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有機會,把所學跟大眾分享。

文 @ 演端 圖 @ 演道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