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演醒 圖 / 法鼓山禪堂
今年(2020)由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仍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各國為掌控疫情,對於人員出、入境皆有管制與限定,於是原本規劃的海外實習也隨著因緣改變了—我們被安排至法鼓山禪堂實習。
7月5日早上報到後還不知道做什麼時,便已看到許多的義工菩薩出現在禪堂,在菩薩說明下得知是要幫忙整理繼程法師的年譜,原本規畫三天的工作,我們一群人當天就完成了。接著整理食品庫房,開門瞬間便聞到一股令人作噁的味道。探查後仍找不出原因,懷疑可能有動物往生在裡面。所以我們決定把所有東西都搬出來,順便做一次大掃除,徹底清潔一下。搬動過程中,仍猜測著氣味來源,隨著搬出的東西越來越多,裡面只剩下一台冰箱與兩個櫃子時,我們並沒有發現動物的遺體,但味道仍舊很濃,靠近冰箱時最明顯。於是打開冰箱檢查確認是否有物品敗壞,翻遍後還是找不到,唯一能確定的是—味道由冰箱散發出來的。最後發現是冰箱後面下方的「冷凝器」發出的異味。於是拿了工具將之拆下、清潔,上網查了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冷凝水附著在冷凝管上,時間一久滋養了細菌便產生異味,且禪堂食品庫房不大,卻塞了很多物品,使得冰箱四周散熱空間相當的狹小。
清理過程中,讓我想到聖嚴師父心靈環保中的「四要」—可說是日常生活中很好的「心理工具」。往往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很多。記得有次整理某個空間,堆滿了看起來好像還能用東西,但因為很久沒使用而佈滿厚厚的塵垢,只好繼續擺著,等待未來的哪一天需要時可以派上用場。這樣被填滿的空間,走進去看到時,內心也會充滿壓迫感,像是有什麼東西塞在身體裡,感覺悶悶的不舒服!後來慢慢發現平時疏忽的內心層面,也堆積不少東西—可能是有紀念價值或是有感情的東西,例如過去的回憶。因此了解到我們對於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容易有強烈的耽溺與執著。
曾看過一部影片,內容敘述主角依照「斷、捨、離」的原則將家中不需要用到的東西全都丟棄,完成之後不僅家裡變乾淨了,內心也像被大掃除般一樣清淨舒暢。做日常事務時,例如整理衣物,若能一心一意地專注當下正在進行的動作時,越能發現平時腦袋裡會出現的念頭,而更加認識自己;幫助我們認識自我的優點與缺點,便能如實的看待自我,與適時調整身心與環境的互動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避免過多的擔憂與煩惱。
另外,聖嚴師父說:「在這個以當下為基礎而無限延伸的過程中,自我一定要時時對自己負責。」也就是說〝對因果負責。〞接受自己造的因、自己種的果,就能明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努力為善去惡,就是負責的表現。為自己負責需要練習著掌握自己,不受環境誘惑。境界來時,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或是起了什麼壞念頭?缺點與壞念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自知之明,一而再、再而三地隨著習性流轉,始終被業力牽著鼻子走,無限輪迴!
這個暑假每天的行程相當固定,早上出坡、下午打坐,在這看似單調的生活,反倒使得自己藉由這樣的日子,更深刻地培養覺照力,覺察再覺察、改正再改正。兩個月的時間就像一眨眼似的過得很快,對於「我」的修行,像大海中的一粒沙一樣,剛起步而已;自己的不足之處很多,性格也好、人際關係也罷,常在事後才發現自己的表現有多差勁,好在這裡的環境與人們是這麼的美妙。期望自己不再不知不覺地浪費了生命,感恩現在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