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演滿
一個月又20天的法務實習體驗,一轉身、一個呼吸,就結束了。從庫房到殿堂,從金山到花蓮,從晨鐘暮鼓到普門品共修法會,從義工培訓到聯誼活動,滿滿的充實學習和鍛鍊因緣,感謝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感恩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更感動在不同角落所看到的努力和發心。
行政規劃
這個暑假,跟著法務室的法師學習,見識到了在一個團隊組織的運作中,整體架構的重要性,除了可以適才適用各司其職之外,更能在每個點和點的環節中,找到彼此的連結關係,善用資源,讓團體中的每一份子合作、把能量聚集起來,變成一個完整的全方位和整體。沒有誰最重要,而是每個位置、每件事情都需要人,只是剛好遇上了,所以學習的角度和面向不同。在行政處理中,也學到資料整理要以新接手者的角度為出發考量;也就是如何以使用者角度出發,讓下一個使用者可以花最少時間找到關鍵資料,每個小小的動作和考量,都可以照顧和護念到他人。當交辦任務完成後回報,發現資訊更新,需要再次調整、修正,甚至是改變作法,也是常有的事,而這樣的來來回回,都可以自然接受,心裡也沒留下什麼,知道就是因緣變了—能給予別人現在他所需要的,似乎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自己心中的完美。而法師的平等、開放與信任,是最好的支持。
義工互動
在每次和義工菩薩們的互動當中,總在心中欣賞與讚嘆大家的發心,不論是因為想親近三寶、因為聖嚴師父、為法、為功德,還是什麼原因,願意佈施出時間和心力,與正信佛法結下善緣,就令人感到歡喜。在法師們身上,也學習著,怎麼在出坡中觀照義工菩薩們的心與其志願,讓他們能歡喜出坡、願意長長久久來護持三寶;也學習當一位守護者,給菩薩發揮和發想的空間,使其在其中找到投入的熱情與興趣,同時也在方向轉折處,適時分享,讓他們了解如果是我們,又會怎麼做,拉近彼此方向的距離,凝聚合作中的共識。
活動體驗
這次印象最深刻的活動,就是擔任花蓮精舍上樑典禮的悅眾,看到花蓮菩薩們開疆闢土,想要讓法鼓山能在花蓮深耕的用心和對於法鼓山投注的熱情。從去年的動土,到今年建築物的主體架構完成,演滿感受到,這棟建築物不只是提供信眾和義工菩薩共修和交流的空間,更是承載了大眾的信念,對於法的渴求,法鼓山的傳承以及對於佛法住世的希望,代表三寶的傳承在這拓展,也正因為如此,看到花蓮的菩薩們是如此的用心付出、照顧和張羅大大小小的事務,是多麼的感恩。
看到菩薩們汗濕的笑臉、疲憊的義工服背影,深深觸動著內心—啊,這不也是上山前的自己,只有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唯一關心的只有法鼓山的承接和未來,那現在呢?心中仍保有一樣的願,但感覺已經不同以往?是什麼變了?是心境?是身份?是視野?好多好多的心念交錯著,為佛、為法、為僧,願意付出多少呢?當理想和現實出現落差,又該怎麼做? 每個當下的抉擇就是生命的全部,如同呼吸,過了就沒了,永遠只有現在這全新的一個呼吸,一個時刻,面對顯現的一切。
執作心態
如果問:整整50天的實習,學習到了什麼?演滿可以落落長的回答:執事倫理與僧倫、調整身心與善用瑣碎時間處理事務、互相補位與分頭照顧、大眾事寧可有萬全準備也不要有所疏漏、觀照整體以及照顧他人等等。其實在團體運作的過程中,人人皆發好心,當出現作法不同需要協調時,只要把角度拉高,就會發現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沒有一定要怎麼樣才是最好,只是隨著因緣而應機處理,這也是個成就整體的過程。慚愧的是,經驗不足、決斷力也不夠,過程中還有好多好多待成長的空間,法師也常常鼓勵我們,只要肯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相信只要肯花時間,生疏也可以鍛鍊出熟練,沒有誰比較厲害,只有誰願意付出努力,所以用心就是專業。也因此,更顯出在學院的學習階段是多麼的寶貴,可以嘗試、犯錯、修正、卡關、復原、超越,經歷這些必經過程,涵養內在之後,才能在眾生需要時給予。
而回到內心,真正引發轉換和省思的是什麼?
是柔軟心、是開放心、是清楚覺照。
回到根源,那顆心,才是一切的關鍵。演滿感受到,許多時候沒有所謂的好不好,只有當下適不適合,因為每個因緣階段變化迅速,所以沒有絕對,只有當下顯現的合適與否,加上一個人所見的角度有限,所以在沒有看到整體全面的因緣之前,要時時打開心胸保有彈性;也練習在做事中調整自己、保有彈性,快速轉化不影響他人。在人際的互動中,也發現說真話已經不容易,要被誤解卻很容易,只有時時反觀,時時護念所相遇到的每個眾生。真正的慈悲與智慧是跨越文化、族群和領域,是用心去感化所相遇的人,以及改變周遭的一切。願用生命去體驗與經驗這一切。
回到最初,什麼是初發心?又該如何身在夢中,還能清楚自己是在作夢?覺照每個呼吸的溫度、每個步伐的輕重緩急,那怕只是出坡心急,都有可能錯踩一步傷了眾生,而起心動念間,小小的舉動,也可以是對他人的護念;此刻,不怕犯錯只怕錯不改,不怕停滯不前只怕迷失方向,不怕錯念起只怕覺悟遲。
願此刻不在事情中迷失,亦不在情感中失落,心中常懷慚愧、懺悔、感恩,同時能觀照、修正、回到當下。心、與三寶、眾生同在,迴向予十方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