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20】關懷院暑期實習心得 演究

從見習到實習,生命就是一場練習。

感謝常哲法師的信任,隨法師見習關懷個案兩個星期後,便放手讓我和同學二人單獨行事。前幾次上場總是戰戰兢兢,畢竟一般人會把我們當成“專業”法師而非“學僧”法師。無論是言行舉止或是關懷開示内容,不得不讓我更加謹慎,因爲我們代表著法鼓山。若因個人的言行或行爲不妥當,影響的就是整個佛教的形象。加上關懷院的執事項目非常特殊,若現代人還認爲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那麽死亡前後的關懷、助念和告別式也是一生中的一次,自己又豈敢掉以輕心?

回顧這八周,腦海中冒出一句偈頌:「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遇到的每一位義工菩薩、關懷對象、家屬,聽著大家的分享,加上自己現場的體驗,感覺上是他們在關懷我、教育我——人生爲何事。

臨終關懷時,聽著家屬講述個案的狀況、助念時,看著大體、撰寫告別儀式的開示稿,閲讀著他們的生平…… 我們素未謀面,卻在對方離開時相遇了,帶給我很多的啟發與感觸。生命最後的相遇,讓我覺得我們是一體的;相遇,讓他們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因此漸漸拼凑出一個現在的我。

那一天,是第三次學習當告別式主法,負責陪伴大家誦經和佛法開示。有了兩次的經驗,這次比較放心,也有點信心。站定位後,往生者的兒子(二十來歲年輕人)出來迎請法師入會場。我看著兒子沉重的步伐,哭紅的雙眼,徐徐前來。忽然想起他在父親生平簡介裡寫下的一句話:「您選在我來到人間的這一天離開了。」隨後又聯想到今天正是父親節。剛開始誦經的時候,還隱約聽到一點點的哭泣聲。這一連串的畫面,自己有幾度陷入同樣的心情中。幸好佛菩薩加持,提起了正念回到方法,順利地把整個儀式和開示圓滿。結束後,心情明顯受影響,大概兩三天後才比較平復過來。菩薩是覺有情,在我們這個有情的世界裡,如何學習佛菩薩用這份「情」來度眾生,又不會被情所困呢?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並非長短、好壞、貴賤的比較,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

這一期的生命該如何度過,我還在尋找中,看似平安無事,但此處仍是火宅,真的能夠自在嗎?看著每一位大體,感覺是肉體的解脫,不受任何病痛、煩惱的糾纏,但我還有很多的不確定,生命真的只有這一輩子的結束?「身」出家了,卻知道自己的「心」還沒完全出家;進進退退的道心如何堅固?出家了,該如何在道業上繼續前進?這些問題,在這次的實習中,有了很多的反思空間。得到人身真的不容易,更何況是一個健全的身體。看著這些被關懷的菩薩,深刻覺得自己好幸福— 因為我隨佛出家了,接下來就要死心塌地認真修行。

此次實習,見識到第一線弘法工作的狀況。實務上,大約認識了台灣的喪禮文化、法鼓山一系列的佛事運作、臨終關懷過程中與家屬或病人的溝通技巧、自己面對死亡的恐懼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在這次實習中,找到在平日安排時間做定課的方法。對於奉獻的心態也有新的發現—倘若心力不足、修行資糧和功夫又不夠紮實,真的很容易變成機械化、隨波逐流,甚至有可能變成避懶偷安的出家人。安逸的生活,會讓人失去生命的溫度。遇見了眾生,體驗到彼此的苦,讓我感受到原來我還活著,更堅定自己的出家身份。

接下來,這輩子活著要幹啥?隨緣盡份,放下自己,主動走向眾生吧!

員林分會關懷

地區關懷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