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20】禪堂暑假實習心得 演揚

峰迴路轉的實習行程

聽說原本今年的實習行程,是隨堂主去北美和溫哥華,見習如何帶領禪修與弘化。當時聽到這樣的安排,腦海中第一個畫面是自己戴著墨鏡,在巨大的楓樹林中打坐,一邊聽著蟬叫聲,一邊感受著陣陣涼風徐徐吹來,同時體驗著空曠無邊的寂靜與法喜。但後來因新冠疫情影響,最終取消了北美行而改在總本山的禪堂實習。知道這個決定時,腦中畫面馬上變成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坐在禪堂某個角落。另外,對於沒有禪修活動的禪堂,會有什麼實習行程,心中也充滿了許多疑問與不解。

原本以為最後一年的實習機會,會因為禪期全部取消的緣故,被迫成為每日吃白飯的無事僧。但禪堂卻因為新冠疫情因緣,得以進行內部空間的大範圍維護工程。而我們除了負責一些室內空間的清潔工作外,每天上午要與監院法師一起進行禪堂公園的草、木、土、石大整理,將它重新修整成原本新蓋好的樣貌。下午則到法華書苑打坐,體驗傳統半日出坡半日禪坐的農禪生活。

這兩個月期間,也參與了僧大招生海報拍攝、擔任「大悲咒LINE起來總迴向-大悲懺法會」音控執事、「作務與弘化」課程規劃、瑜伽焰口法會悅眾,以及協助護法總會製作提供地區共修使用的「大悲懺法會」音檔。總結來說,生活雖然規律、單純,卻也算是非常充實的一次實習體驗。

義工菩薩是我們成長的福田

回顧這兩個月的學習生活,印象最深的還是義工菩薩們為了護持佛法,不畏辛勞努力奉獻的身影,帶給我最多的感觸與反思。

記得剛開始時,早上的出坡只要法師沒有明確的指派工作,我們就會呆呆地站在旁邊,一副與我無關的樣子。看著法師和義工菩薩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吃力地移動一個又一個的樹樁。而我們則一邊等待,一邊交頭接耳「現在要做什麼?」「不知道,法師沒講。」「那就等他說吧!」「好,敵不動,我不動。」直到有一天,某個比我們晚到的義工菩薩,看我們聚集在一旁,等法師派工作,而他卻主動地走向法師與菩薩詢問。或許這是一個很小的舉動,但讓我心中激起了許多浪花。

另外是和菩薩討論「作務與弘化」課程內容時發生的故事。這位菩薩在相關領域是非常頂尖的專業人才,雖然他的太太是佛教徒,但他並沒有學佛,當詢問課程費用時,菩薩卻表達願意無償為我們授課,細問之後才了解,雖然他不是佛教徒,但自從接觸到法鼓山之後,就常常與法鼓山法師,有不期而遇的巧妙因緣外,也為聖嚴師父不畏種種困境,用十六年時間來建設法鼓山的踏實穩健行誼而深受啟發。

每個人對於未來常有種種不同的想像與期許,但真的能付諸實踐的又有幾許?對菩薩來說也是這樣。後來,他在完成法鼓山大殿音響的改善工程之後,決定面對自己的內心,放下心中種種的藉口,將很久以前就想精進專業技能的心願再次提起,雖然工作繁忙,但仍選擇學習聖嚴師父的行願精神,就讀博士班並開始担任義工,在天南寺與其他菩薩分享音控相關課程。

未來,由自己創造

每位法師會選擇出家這條路,相信也是因為各自對生命有無限的期許與想像。出家至今,不論是和師兄弟互動還是執事過程,真的很難都一帆風順或是和樂融融狀態,特別是在活動滿檔或是身心疲乏之時。如何像義工菩薩一樣,不畏眼前的困境仍充滿活力,一步一步地穩健前行,化被動為主動,逐步圓滿學佛路上所發的種種心願,是自己未來可以慢慢摸索的一項功課。

對自我期許則是:希望未來的僧涯,面對種種的外境與內心煩惱可以勇於承擔,利用執事與佛法來消融自我,使出家這條路,能越走路途越寬廣。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