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4】自覺營中超越自我

 

◎文/女眾第8組.寬地菩薩

一月底的星期六下午,台北火車站東三門裡,聚滿了準備上山參加自覺營的學員們,而我在隊伍裡,帶著期盼的心情,跟著大家搭上接駁車前往法鼓山。這天天氣偏冷,還下點小雨,看到來迎觀音時不免興奮起來,心裡想著:「到了,這就是法鼓山園區,終於有機會藉由這次活動來到法鼓山。」不久後,遊覽車來到藝術家胡軍軍的涅槃臥佛前轉了個彎,便到了報到入口。看到法師與義工們撐起傘橋迎接大家,心裡真的滿滿的感動。

行李卸下後,大家陸續被各組的帶隊法師領至寮房,試穿即將陪伴八天的淺灰色行者服與縵衣,我們的帶組法師也鼓勵大家考慮難得的落髮體驗,畢竟頭髮還會再長,而自覺營只能參加一次。

傍晚,落髮儀式在禪堂展開。還記得當初填報名表時勾選不落髮,不僅如此,我還提前約了設計師,在下山後的隔一天,就準備剪髮與燙髮。當法師布達「要落髮的同學請站到方墊前」,我不知哪裡來的勇氣,也加入了剪髮隊伍中。一開始,以為會有不同的長度可以剪,但到了大廳,發現就只有一種髮型,那就是行者頭。只見義工們的剪刀一起一落,剪前抬頭看著「應無所住」的匾額,剪後相伴的依舊是「應無所住」,但我的心卻是到處住。從來沒有把頭髮剪這麼短,看著鏡子的自己,想著……這也太短了,完全超乎我的預料啊!後悔的念頭馬上閃進腦海。但就像塞翁失馬一樣,兩週後,我卻很滿意這個新長度,直接地感受到因頭髮兒少煩少惱之感,花在洗、吹、護、燙、綁、的時間也縮短了,那種身心的輕鬆,讓我擺脫了「留長髮,是最適合我的刻板印象」。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沒有什麼是不變的,這刻不喜歡的,下一秒可能是最適合我的,期許自己能學習著如何保持平常心。

剪完頭換上行者服,接下來便是活動前三天的「淨心求戒,安頓身心」。整個營期印象最深的便是學習:自覺覺他,自利利人。第二天一早,我們便迎來常啟法師與我們分享「出家的意義與目的」——出離生死輪迴與發菩提心。法師用影片與不同的例子來讓我們反思,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輪迴:是期待未來,所以永遠不滿現狀,進而追求與渴望?還是對過去失去的不捨,想要恢復與佔有?因無明的看不清,加上貪愛而起的求穩求變,讓我們無法出離自我中心,進而輪迴不斷。
出家的第一意義是自覺:
察覺煩腦並發出離心,提醒我們如果要喚醒心中的佛,不能不用智慧來伏無明,用戒與定來伏貪愛。
出家的第二意義是菩薩行:發菩提心,也就是覺他。
聽到下面這段時我反思了一會,對我受益良多:當我們做了利人的行為,結果卻損害了自己,這不是慈悲,用智慧的去做利人利己的是才是慈悲。學習到了自覺覺他,但我能將它內化並慢慢實踐嗎?

除了了解出家的意義,受戒與捨戒典禮,是隆重且感動人的。受戒典禮前的演練,嘴裡念著〈搭衣偈〉,反覆練習的搭衣。當天受完八戒,搭上縵衣後,想著如果可以不捨戒,那有多好啊。然而,時間轉動的快速是措手不及的,活動結束前一天的捨戒演練,邊念著〈卸衣偈〉邊卸下縵衣那刻,心裡是滿滿的不捨,出家生活體驗營太短了,當下真希望營期可以長一點。

這次自覺營也讓我體驗到了「過堂」——寺院的傳統用齋方式:「不著不貪是為過堂」。之前參加法鼓山的活動時,用齋方式大多是自助餐方式,要吃什麼、吃多少自己夾。過堂時,所有的菜都會少量地先夾到每一個碗裡,如果需要加某一份菜,會有上行堂的菩薩們巡飯菜做添加。藉由過堂,來提起自己的覺知,幫助自己意識到多少是剛好,是不是因為自己愛吃多要了,不喜歡吃的也要吃,吃完後是過飽還是剛好。初次過堂,發現這是參加活動後第一次吃得剛剛好,之前都遠遠夾超過自己需要的量,這個練習真的會無形中提高用齋中的覺照力。但用齋時需身穿海青加縵衣,邊吃飯邊保持威儀,真的有點力不從心。也讓我意識到法師們不管在什麼情況都維持著威儀,真的都曾經花過很大的心力,不然要落實在行住坐臥中,很難輕而易舉能實現的。

除了體驗過堂,這次出坡工作便是上行堂,幫忙大家打菜。然而不管是過堂還是打菜,都是幫忙訓練著不著不貪,少煩少惱。上行堂出坡的好處是,自己不用跟著過堂,也不用著海青與縵衣用齋,但會在大家快用完齋時才會開始吃飯。藉由這次的經驗,發現自己對吃的執著與貪心比想像嚴重。明明吃了很飽了,卻因今天有愛喝的甜湯,而多跑一趟,讓自己飽到一個不舒服的狀態。會因為沒吃到數量有限的糕點起煩惱,會多拿自已愛吃的菜,且少打自己不愛的。出坡時,會因為指令不清楚,而不確定要給多少菜量,也會因為需給多少量,或同樣的菜能給多少次而困惑。還有因為一開始給了太多,讓預計好的量有了變數,無形中給別人帶來了不便。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應對,當下的每一個決定,真的都是戒定慧的修行。雖然有察覺到自己的貪瞋痴,但戒定慧的實踐方法還是很難用上力。

這次的生命自覺營,還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學習與體驗,像是早齋後師父的開示、朝山、叩鐘擊鼓、梵唄、早晚課、營主任時間、小組時間跟每天精心安排的課程,每天都沒有沉悶的時刻。真的很感謝所有投入自覺營的人員與義工,可以感受到每個看似行雲流水的過程,背後都有不知放多少心力的行前準備與最後的呈現,也難得有機會學習每個突發狀況如何被圓滿有智慧的解決。

感謝諸佛菩薩、聖嚴師父、法師們、義工菩薩們、與學員們,能有機會在這段時間來到法鼓山跟大家一起參加活動,一起體驗,真的很幸福。希望能把著個幸福分享出去,也期許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能跟大家一起精進前行。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