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18】生命自覺營心得

得到自己的答案

◎莊常純


▲(李東陽 攝)

上山之前,對於「一生一次的出家」,戒慎恐懼。就像新手爸媽翻遍育兒手冊那樣,爬梳所有心得,深怕有所疏漏,畢竟只有一次,要做足準備才好。但後來放棄了,拜讀他人參加心得,除了對活動走向有大略認識外,很多人口中或深或淺的體會,反倒成了蔓開的枝葉,遮去了看見天空的視野。

回過頭來,又有何能分享給正在閱讀的您呢?這讓我思忖:希望分享自己最深刻的經驗,讓這分生命感受的力量,回饋給有緣人。

對於出家,一直存在著似有若無的幽微情感,清楚自己情執難斷,但仍會不時問自己:「出家對我的意義是什麼?」營期過了幾天,身心漸上作息軌道,開始恢復拜佛的習慣。以往拜佛是因為喜歡過程,無論懺悔也好、感恩也罷,或只是想跟佛菩薩說說話,體驗心「安」下來的過程。這次,營主任常寬法師說了一句「行者要多拜佛」,所以想體會以「行者」身分沉浸在佛法中的感覺。後來的日子,內心踏實不少。

座談會上,法師們分享出家因緣,談到了出家前的感情,令我非常意外。原以為應該無罣無礙才能出家當法師,然而就像聖嚴師父早齋開示中所提到,出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修「梵行」,修梵行要有出離情網的心。對於之前的誤解,一方面好慚愧,一方面又好像解開內心的結,原來面對人的通性時,出家是「從地面決心飛起」的過程,那份「決心」與「出離心」的鳥跡路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本著想探究生命的答案而來生命自覺營,十一天中,得到自己的答案:「生命裡的自『覺』,是出離心的力度。」自覺營就像是「多面鏡」,不同的人踏進去,所見也有所不同。只要將自己全心投入,就能在鏡中看見屬於自己的答案。

送彼此一份禮物

◎黃演光

參加生命自覺營需要福報,等了七年,今年終於可以參加,心裡很感恩。

記得朝山前一晚,法師說:「大家很有福報,明天朝山會有雨。」順境、逆境,在法師眼裡,都是好環境。隔天一早,外面很冷,天色還黑,我們穿著透明雨衣出發。空氣很清新,雨很細密,山道兩邊,有義工冒雨隨行守護,一起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聽著清脆的法器聲,在寂靜的山上響起,我們虔敬拜下。當身體彎下、手貼地上的那一刻,感覺到大地的氣息。手觸著冰冷雨水,額頭貼著冰涼地面,那一刻,心裡很溫暖。

感恩之夜前,法師帶小組圍坐分享,「你們能聚在一起真的很有緣,要送彼此一份禮物。」法師讓我們先說一個自己的優點,其他人再說一個優點。過程中,發現原來大家都能找出彼此的優點。人與人相處,一開始就不需要貼標籤,真誠相待、體諒對方、發現優點,就會看見每個人的好。分享完彼此優點,再看對方的時候,感覺每個人都閃閃發光,彼此能在一起,感覺特別幸福和幸運。

生命自覺營不同於大學時的軍訓課程,軍訓是鍛鍊身體,要求服從命令與指示。自覺營則有足夠的時間,安靜地與自己相處、反省思考,有精神食糧、有方法,讓我們了解改變自己的好處,認識佛法及修行的好。記得上課聽到一個例子,有個小孩弄傷了手,懂得找藥水膠布貼傷口,因為家長教了孩子怎麼保護身體。然而當心靈受傷了,卻沒人教我們怎麼護理,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和方法、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找到定課和方向,對自己的未來,更堅定有信心。

「萬丈紅塵心不染,空谷無人水自流。」這是營主任對大家的勉勵。真正的改變需要每天不斷地練習,也許做了不一定馬上看到效果,但不做肯定沒效果。

 

本文節錄自法鼓雜誌342期 生活佛法版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