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2】生命正邁向無時無刻的覺醒與超越

◎文/翁演觀

自覺在「身、口、意、時、空」覺察自我

我在時間與空間當下的身口意三業,自己是否清楚,是否有覺察到身心的狀況,然後修正。這是總護常啟法師所說「自覺」的意涵之一,也是生命自覺營的精神,帶得走且用得上的法寶。

生命自覺營讓我體會到法師的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以及慈悲喜捨的心態,也重新認識了佛法的名相與知見。堂主果醒法師說:「佛法的名相可以對應當下的局面」我進一步問法師如何做?法師回應:「在日常生活中要應用與行持」與當下我的心境不謀而合。日常生活中的我,心隨境動,很難將佛法與外境結合,也無法有「身、口、意、時、空」的「自覺」,所以當時聽到這一席話,讓我短暫有了自覺,也讓我未來修行有了方向。

聽了堂主果醒法師的分享後,在剩下幾天的營期,我試著以生活禪中,「三寶加持」所學到的觀念,試著覺察「身、口、意、時、空」。離營後,從僧命回到生命,本質上並無不一樣,唯有佛性功能上的差別,將在自覺營學到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從迷用回到佛用,就像選佛場的涵義,將佛心從煩惱心之中選出,不斷練習覺醒與超越。

身的自覺

平時的我容易緊張、身體緊繃,所以即使事情順利完成,但卻耗費許多心力,包括精神上與物質上的體力。試著將注意力三成在外,七成回到自己身上,可以觀察到身體想表達語言,身體是鬆是緊、情緒緊張與否,身心會互相影響的,透過了解身體語言,進而能知道自己內心狀態,意識到之後,就引導自己身心放鬆,這是「身的自覺」,從最簡單、最貼近自身的狀態來了解自己,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就這樣微小的自覺,能夠幫助身心穩定,體會到放輕鬆的身體,但有清晰的自覺。

口的自覺

聖嚴師父108自在語說道:「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口無遮攔是因為不自覺,話說完的當下,自己內心就會有反饋,可能是懊悔的情緒。說話時應該要惜言慎語,回到自己身上想想這句話是當說還不當說,如果是妄語就該避免。法源法師說「戒的意義,就如同河岸,是要保護人的,具有防非止惡的功能。」「不妄語戒」就如同河岸,保護著我在於「口的自覺」,不會說完自己後悔,也不會傷害到別人。

意的自覺

活著最重要的是呼吸,生命最重要的是自覺。師父常說要體會呼吸,在任何心理狀況下,都回到呼吸上,那麼心就會安定下來。平時的我們常常心猿意馬、妄念紛飛,失去了自我的控制權。果毅法師有一妙喻:「人真的像乞丐,喜怒哀樂都由外界給予,不能作主」——沒有「意的自覺」。果醒法師也很常以海水與波浪來比喻,妄念就如波浪,起伏波瀾,如果隨波逐流,就是依真起妄,忘記如海水的真我。體驗呼吸能夠回到自身,將心安定下來,擁有「意的自覺」,做自己心的主人。

時的自覺

冬日天寒地凍,是賴床的不二藉口。入營前幾天調作息時,雖然鬧鐘設5點,但總會賴床,賴個10分鐘也好的心態。營期間,規律的作息、出家眾的五堂功課、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而且從法師身上也學習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體驗當下的行住坐臥、語默動靜。每次睡前經過一樓廊道,看到法師們不辭辛勞地開檢討會,犧牲自己的一小點,只為了使活動更加盡善盡美,反觀自己賴床懶散的心態,實在非常慚愧。離營後,除了維持規律作息外,也開始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該睡就睡,放下手機;該醒就醒,不再賴床。「時的自覺」就是學習活在當下,珍惜生命。

空的自覺

現代人無時無刻不離手機,即使上廁所也是,我也如凡夫一般如此。總覺得上廁所滑手機是把握時間、一心二用,但在營期當中,才體會到原來上廁所也是種享受,不是用滑手機消磨如廁時間的心態,當放下手機後,自己比較能做主了,不被手機綁架與勒索。上廁所時,感受到平常難以體會到的「空的自覺」,清楚知道當下的自己,深刻傾聽身體的語言,比起平時緊張忙碌、漫不經心而產生的壓力,用「空的自覺」來上廁所,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感受,關注到細微的身體反饋。

「身、口、意、時、空」的自覺,當下就只有一念,回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念,能夠使身心澄澈安定的不二法門。自覺就如同佛教徒的戒定慧三學,持戒能保護我們修行上的安全,禪定能使心安定生樂,回顧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快樂,只是短暫的快樂,是種苦受。離營後,我更能深刻體會到這種不究竟的樂,轉瞬即逝,是很痛苦的。而禪定的樂是究竟的,心的平靜與安定,進而升起慈悲與智慧,就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升其心。」我還在體會這種樂苦與究竟樂的差異,很奇妙的是,因著過去的習氣,「身、口、意、時、空」很難同時達到一致不二,可能意念上有自覺,但身體卻不聽話,愚痴地追逐著妄念與苦受而不自知,但還好我有參加過生命自覺營,就如果賢法師說:「覺醒與超越不是出家那一刻,而是無時無刻。」我正朝著無時無刻的覺醒與超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