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2生】難以言盡的六日覺

◎文/寬計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法鼓山的實體活動,自去年(2021年)暑假約莫七月接觸到佛教,便對佛教自然產生十足的信心,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於法鼓山推廣的觀念是「佛法實踐」,使我知道佛教不單單只是宗教信仰,更是生活實踐方法。聖嚴法師的智慧語錄、標語等話語闡述了佛法,使佛法能在不艱澀也不膚淺(不像心靈雞湯式的)之下中彰顯出來,並可以此簡單的標語作為生活處事的準則,當想到話語就知道應該如何做,而不是單單的知道怎麼做,即使不懂什麼佛法較為艱深的名相,也能從中得到生活上實際的利益而受用。佛法珍貴的地方在於實踐,信仰成分固然佳,然而仍像我們世間追求的一切,好像有一個東西是可使我們追求的。而佛法的實踐是向內的,卻不假外求,不斷的向內探尋。

活動報名開放的第一天仍記得是星期五,當時下課突然想到活動已經開始開放大家報名,很快的自己便完成了報名,也一下子就到了寒假,準備迎接生命自覺營的到來。在報名後,辦理自覺營的法師以電子再次確認我們是否要參加,反覆的為我們解決某些信件被歸類到垃圾郵件而未收到的問題。電子郵件的來回外,自覺營活動逼近時,法師也再次以電話來確認我們的意願,以及告訴我們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解答我們的問題。分別是兩位法師,一位是演漸法師,一位法師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也沒有提到名字,但聽得出來是很有耐心的,聲音十分柔軟。

2022年01月19日,到了集合地點臺北車站的東三門,有兩位法師負責確認身分以及處理檢測事務,另一位法師在旁攝影,東三門口外有義工菩薩們幫忙作新冠病毒的快篩,在集合前一段時間已經有許多人前來報到了。兩位法師中的一位,看見地上有衛生紙,與法師雖有一小步的距離,但他看到了卻很自然地把紙撿了起來,這小小的動作是我們「自然」流露的展現,也就沒有「我」和「垃圾」。

六天中我們體驗了許多活動,聽到了許多法師的分享、佛法開示,更在做事中體驗修行。在受戒演禮中我們學習佛教儀式、動作,像是學搭海青和搭縵衣,這些佛門規矩和禮儀是威儀的展現,表示對法的尊重。這使我於「搭海青」和「搭縵衣」中得到了一些收穫。

我在參加此活動前沒有真正成功搭過海青,雖然行前有看影片好幾次並試著搭海青,前一天也練習搭海青。到了活動現場我才知道且找到影片中所謂的「扣子」在哪,原來不是所謂的「鈕扣」,也不是我當初僅僅找得到的「帶子」,而是「在左片衣服靠外邊的帶子上的布料球結」!另外,我對搭海青及收衣不熟悉,雖然學會了搭海青,但到第六天仍然「偶爾能」直視前方不看著扣子及扣環將兩者繫上。最後一天的卸下海青時,是我收折海青最好的一次,但我知道改善空間還很大。

再來,貫徹這場生命自覺營之於個人深刻體驗的,就是「縵衣」了。縵衣是出家人的象徵,縵衣表僧相威儀,相是重要的,相可以表法,法可以顯之以相。然而縵衣被我搭得一塌糊塗,也被我卸得亂七八糟,卻也可以藉此來貫徹這這場我所體驗的生命自覺營。

在正授行者戒時,有一個環節是「搭縵衣」,行者在唱誦讚偈時需將拿到的縵衣搭上,我在那刻仍不知道要怎麼搭,是我們這組的帶組法師上前協助我搭上,才不至於使我延誤典禮時間過長。在正授前的演禮中的相同流程中也是法師上前協助,才不會使我在當下不知如何做而無所適從。

其實在演禮前後及正授前,我都問過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們的帶組法師要如何搭縵衣。我們同組的行者們,有多位也都熱心教我怎麼穿搭,其中有幾位更是一直重複教導我的。法師和同組行者們都一樣沒有絲毫不耐煩,而是十分諒解的協助給予我協助,甚至是主動幫忙。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捨戒演禮」的「卸縵衣」上,也是法師上前來協助我,使我不延誤大家更久的時間。在演禮前,我以為我已經學會了卸下縵衣,實際上卻是縵衣卸下的方法不正確,像是「將一隻手指勾住衣端後,將該端衣領與另邊衣領貼在一起後,雙手向腦後擺,再一同交給一手對齊」。這一個動作我到了「捨戒正式典禮」當天才真正學會,雖然在最後正式典禮中成功了,仍不太熟練,折得也沒有很好,還在那個環節時定格了幾秒。

事實上我在晚上「捨戒演禮」後回寮時練習了可能有10次以上,有成功與不成功。發現那些我成功的是過程「斷續」完成的結果,而不是過程「相續」之下所得到的結果,因方法不正確、不清楚到底在做什麼的緣故,雖說「殊途同歸」、「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但「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這是我對其一的解釋方式。

另一解釋方式,是我對這項事務不在行。必須承認我在這方面的愚鈍,除了獨自練習胡亂操作外,畢竟也看著正確方式的指導下學習、操作無數次。然而愚鈍是事實卻是「知道就好」不必給自己貼上牢牢的標籤,人脫不開標籤,往往標籤貼上了一個又因此再貼上了無數個。這個愚鈍的現象是暫且的事實,經過努力仍然能夠改進,就像我在「捨戒正式典禮」成功了。就算愚鈍,也不代表其他方面必定沒有擅長的,人很難不離貼標籤,但必須要的話輕輕地貼著「知道就好」就好,就讓標籤發揮它的自己的作用,自己不受影響,任怎麼貼都好。

十分感謝我所有同組的學員們和兩位帶組法師的幫助,我被無數次教導如何穿搭、卸下海青及縵衣,許多組員們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經驗、經歷、佛法的知見與實踐,以及借我筆,與我結緣他們的物品。謝謝演禮的其他法師們,沒多說些什麼,感受到法師們的慈悲,「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不願我們因此受傷害,怕我們可能為此而退卻。

舉例來說,也許有時我們太在意「正面、負面」標籤而對於標籤抱持著定見,並可能消極於實踐過程上。就只單單看到了現象就回應,因為無論被自己或他人貼上了標籤就硬是要把這個標籤往身上貼得更緊。絕對與相對互相包含、互相涵蓋,好中帶壞,壞中帶好,這是現象上的無有一個實際永恆不變的存在。既然沒有一個實際的形體能生出「好與壞」,卻又有「好與壞」之分,「好、壞」是本質所展現的功能、現象。我們可以透過現象如同從「好與壞」中看到其本質是沒有一定的形象。本質可以生出現象、現象可以透過其他現象被生出,可以藉由現象與現象之中觀察到本質,也可以直接從現象上就看到本質。對於營主任所說的海水與波浪,波浪包含於海水,波浪的本質是海水。我們可以透過波浪見到海水,又如同波浪也能生出浪花,波浪與浪花有各種形狀,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樣貌的浪花見到波浪或是直接看到海水。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差異中得到不變的本質是變,或說變化的本質是不變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能體驗到?

就如同營主任所說的,我們的心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我們的心像是錄影機般清楚明白的把事情清楚的錄影、放影。我們的童年就是如此,心中被煩惱覆蓋的少,過了許久回憶都還是深刻清晰的,當時的我們沒有太多的觀念,卻是深刻難忘的。底下同學們提到了的「能所」,大概就是有了一個正在觀察的對象,就有一個被觀察的對象,也就是有了主體、客體。有了能所就有了對立,對立從何而來?從觀念來,從我們執著於我們有一個真實不變的存在。就像是學科一樣,一個學科必定有一個它的中心思想,如同科學需要經過「觀察、假設、實驗、分析」的過程。而在假設中就有其視角上的限制,因為看不到假設中的又再假設,假設又是心產生的功能,在功能上又提出了假設,有假設就有對立。預設條件是以人類的預立假設視角作為一個觀察者,自然無法真正的探究到心的真實本質。我們用心所產生出的功能去測度心就像是營主任說的「以蠡測海、以管窺天」。像是在浪花中只看到了波浪卻不見大海,或說在浪花產生種種的夢幻泡影中把泡影當真,卻不見浪花、波浪、大海。

我們常常處在顛倒夢想的狀態,晚上睡的想叫作夢,早上醒的夢叫做想,如果我們不能清楚的覺知我們的心念,我們就無法做心的主人。大海是什麼?本質上無法直接描述說明它是什麼,只能透過泡影、浪花、波浪來間接瞭解。我們透過實際的體驗知道「無常」、「無我」是什麼,法師提到了「空性」、「佛性」、「如來藏性」、「真如」,它們都是同一個東西。它們各自以不同的名相及解釋角度架構被呈現,有的以「變」中解釋「不變」的性質;有的以「不變的」解釋中提出「變」的性質,字詞名相就像浪花,可從不同的浪花可以看到相同的波浪、大海。

波浪、大海在此架構下可以說是體驗本質的程度,體會的愈深愈接近大海;可以直接體驗大海,也可以由體驗波浪而逼近大海。而我們彼此都有各自的大海,各自的體驗。

在「半日禪」活動,果醒法師引導我們的「舒服、不舒服」回答的判斷中,我們的帶組法師演廣法師,也以問題引導我們去思考大家的體驗都是一樣的嗎?在當時果醒法師要大家想想大家直覺回答的答案的就是真的是如此嗎?在果醒法師的提問下,大家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出相同的答案。不過這不代表有人沒有其他答案。我們都知道這些概念,但是往往越是覺得理所當然的越是不會察覺到。實際上大家共業下的每個人的個人體驗無法一概而論,每個人的各自的因緣之下的體驗都不盡相同。因為對「我」的概念太根深蒂固,所以藉由觀察「我」,能見到「無我」。因為我們的念頭相續不斷而不自知,所以藉方法無論由參禪、念佛、持咒、打坐、專注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等方法而緣一境如話頭、佛號、咒語、呼吸、身心作為不動,從動中看到不動,不動中看到動,然後動靜皆捨。操作上以方法作為正念,達成結果後方法也是妄念。我們不得不從現象看到本質、不得不從煩惱看到菩提,不得不以「大與小」顯「小與大」。「方法」是心所產生的功能也就像是波浪,我們從波浪中看到大海。就像是儀式、表象上可以彰顯精神,以理為空,以事為相。無相無相,故以無相本自具足的相來表無相。

在一次的小組時間中,演廣法師問我們有覺得從佛法中得到什麼,大家舉手表示有或沒有。法師最先回應我們「應該是沒有的」,因為大家目前應該都是停留在觀念上的佛法,並沒有親身去實際體驗。而有舉手的學員如同我,法師說可能會覺得有助益是「有實際的體驗而感受到佛法的利益」。反思一下,其實最終也回到就像法師說的「其實應該是沒有的」。演廣法師提到心經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我想可能這也就是果醒法師提到的「現象有,自性空」、「當體即空」吧,似有法可得實無法可得,以無所得故知菩提本自圓滿,通通都是海水與波浪。

回到「縵衣」帶給我的感動,不只是帶組法師、同組學員給予我的協助。有一次在禪堂剩我一個還在收縵衣卻不知道要怎麼收衣時,有一位法師走過來主動幫助我。我十分感謝法師,非常感動。在體驗營的最後一天,用完早齋走在石坡路時,我正在問同組學員我昨日回去練習收衣的疑惑,旁邊的「常啟法師」也跟我們說要去實際去操作,法師非常和善也十分溫暖,鼓勵了我,他的話語也讓我聯想到我們修行除了觀念外更要實際去體驗、實證,而不是空口說白話。我想到了之前上的梵唄與修行課程,想到法師聲音好聽真的不是沒有道理。雖然說法師曾說他自己聲音不像其他法師那麼大聲宏亮不需要麥克風,但是這溫暖卻是大聲宏亮的,他沒說什麼,但無形中已為我們說了法,非常感謝常啟法師!看到這次僧伽大學招生的「願為眾生園林」概念圖,搭配地藏、華嚴的思想,想一想,不愧是第一天在禪堂時有一位法師提到僧團的一位文青法師所構思的!

有太多是說不完的,像是我的許多禮佛的動作還是不太清楚、標準。有許多梵唄仍不會唱,像是爐香讚,不知道一個字的音下一個音是往哪走。有幾次沒跟上拜佛的引磬聲而晚起身或未起身、要操手卻合掌、課誦本要放置時卻拿在手上。在齋堂要從出排尾走出,有時我卻在中間的空隙中走出、有時一手拿著碗還沒放下就準備拉椅子來坐,諸如此類的行為,這都是我的身心沒有對上,但察覺到了就有進步的空間,就像受戒一樣,以戒來察覺、修正自己的行為達到身心上的清楚、清淨。雖然自己很笨拙,但是希望我的笨拙能使其他人獲得助益,希望覺得自己笨拙的人看到我而不覺得自己笨拙,我笨得好,經歷的越多,在看到大家遇到相同相似的困難時,我更有經驗能與大家分享解決大家的問題。不知道大家覺得「笨」字如何,我是覺得我笨得很開心啊!我因為笨而感受到大家的溫暖幫助,也因為笨,得到更多的經驗,也因為有更多的經驗能幫助、安慰其他人。雖然我笨但不自卑,我其他方面可能也有好的地方,那就夠了,我們不是完全的好的或壞的。

有標籤也很好,也可以不用撕掉它,只要知道自己從來沒有貼上過,貼在身上能使其他人得到助益,那就貼吧,因為好壞不等於人事物本身。這次生命自覺營六天的活動中十分充實,也很寧靜、溫暖。感謝一切,能使這場活動順利舉辦完成,後面有一些已在法鼓山報名的實體活動因疫情而取消了,這是我第一場參加法鼓山的實體活動,能夠完整體驗甚是歡喜、感激!

最後還是要感謝法鼓山提供這樣的資源努力的籌備、舉辦、善後、檢討、回饋、統整,非常肯定法鼓山提供的教育資源,除了是免費提供資源使人無負擔的學習、熏習到佛法之外,還有許多義工菩薩的幫忙、提供那麼好餐點,結緣品鼓勵我們多拿,贈品、點心等也都是毫無條件的提供給我們。尤其是結緣品書,我拿了很多。佛法來說應當少欲知足,我卻拿了那麼多。但是我知道書我看了我可以受用,受用的觀念我可以分享給大家;書閱讀完了我可以送人,使佛法藉由實體的書本,不斷的傳遞下去,使佛法傳播的途徑更多。接受了他人無私的奉獻,我們拿了很多也應該感恩,進而利益更多人,把奉獻傳遞下去。

以我拿了很多本結緣書作為反思。拿多拿少代表貪或不貪嗎?端看動機,就好像學習了各種法門是貪嗎?四弘誓願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要提升自己,以利益更多的眾生,發心是重點,發心既正就不怕人說些什麼。所以我們有時應不讚歎不誇獎也不指導不批評,不用對現象做出什麼反應、對應。我們有時可以藉由表面看本質,然而我們以為看到的表面,其本質卻不一定是我們所看到的。就像是有人提出一個疑惑,場面也許有些尷尬,回應上一位的那個人對他的意見表達了看法,也許並無任何指涉、針對的,以及也許他言行表現是悲傷、感動的。可能是大家覺得這情況是需要被安慰,但做了的回應(如掌聲)代表了什麼呢?每個人有不同的體驗,每人各自解讀。有人可能也會因此而受到傷害。要怎麼不傷害人實在很難。需要稱讚時我們給稱讚使他信心堅強,需要批評我們給他批評,怎麼做會更好就怎麼做,有人因被稱讚而生傲慢,有人因被批評而精進,「不迎不拒」就是看著當下需求自然做出反應,不帶自己的判斷好惡,應該就是營主任所提到的「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我們大家都有一些對人生觀察,可以像營主任所說的可以把所有的佛學名相對應到生活經驗中,我完全相信,在這文章中也做了我的經驗分享,我想大家也都有體驗,但我學佛不久,禮儀、義理、佛法等有太多我還是不懂、未接觸的,還是很多需要了解、學習的,還得我們繼續實際體驗並實證,但希望把我小小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使有人多少能得到助益。面對一切,我們不用怕,佛法給我們安定的力量,面對一切我們「心安就有平安」。

參與這次自覺營與大家結下了這個緣分,期望與大家一同努力,如大地般堅忍不拔不問一切,為一切所有奉獻自己的生命表達感恩,如同在活動回顧時有學員向大家分享說他的感性使得無法以言語表達,他的激動與感動,以對著大家頂禮三拜為作為一切回應的實際行動。

聽到許多學員報名生命自覺營已經好幾年了,在今年才順利錄取並得以親身體驗活動。我很幸運,能在遇到佛法時就順利報名和參與這次活動,然而疫情在此時又爆發了,除了感恩此次生命自覺營的圓滿外,希望疫情可以儘早結束,世界和平和樂,希望未來的生命自覺營都能順利的舉辦,使更多人能夠體驗都不容易的出家行,讚嘆出家的不易、殊勝、利樂一切眾生。這次從生命自覺營得到的收穫真的說也說不完……,只有感恩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