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13.05.05-講經交流 展現僧大學生親和力

講經交流 展現僧大學生親和力 

僧大小記者

時間: 2013.05.05

地點:階梯教室

法鼓山僧伽大學於5月5日舉辦第五屆「講經交流」,僧伽大學男眾部副院長常寬法師,統計最受僧大學僧青睞的講題,以《八大人覺經》榮登榜首,其次是《阿彌陀經》、《普門品》,還有《心經》,近幾年學僧們開始試著分享法鼓山的理念、介紹聖嚴法師、心五四,師長們均表示肯定。

禪學系一年級的演會菩薩,分享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一回跟著家人去朝山,回程的路上,遇上連環大車禍,但自己所乘的車子毫髮無傷,讓他對佛法,觀世音菩薩產生堅定的信心。他以手作繪本的方式,介紹普門品,顛覆傳統大家對普門品的印象,將七難與我們的心念做連結,以嗔心比喻為火難,以煩惱比喻為水難,以惡口比喻為刀障難,鼓勵大家在煩惱時,隨時提起正念,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可離難,生動活潑有趣的表達方式,受到台下熱烈的迴響,掌聲笑聲不斷,也讓僧大學僧,學習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普門品。

同樣是一年級的演合行者,則選擇自己不熟悉的台語,和大家分享聖嚴師父的故事,沒想到不太「輪轉」的台語,反而拉近他與聽眾之間距離,誠懇的分享,也感動了台下兩位評審法師,真情流露地,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讓會場滿是溫馨和感動。兩位行者們落落大方,一點也不怯場的表現,獲得大眾一致的肯定和好評。

禪學系三年級的演真法師,講題「甚麼是它?」,則帶領大眾更深一層的理解四它的真正意涵,他以哈利波特中的意若思鏡作開場白,表示我們常被欲望的渴望所蒙蔽,而看不到真相,進而說明,我們所認知的接受困境,往往內在產生的是對立心,期盼困境能消失不見,而非用正向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所遭遇的困境。演真法師帶領所有聽眾進入他的思維中,抽絲剝繭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它」,讓「四它」變成一個發人省思的話頭,探究我們生命的本質。

副院長果光法師表示,很高興看到近半數的學僧們,突破以往的模式,選擇不用PPT的方式來呈現,法師也提起過去聖嚴師父弘講時,常會列出講題重點,但往往視現場情況來做調整,如此更能掌握聽眾的需求,敏銳洞察給予回應。果光法師也建議學僧們,以師父的理念和心五四為題材,內容結構多顯薄弱,可以更有系統層次來呈現。副院長法師更讚嘆學僧們,懂得連結對生命的思考,引起台下的共鳴。果光法師進而談到弘講要如何結合修行,朝向思考生命的本質,帶出生命的內涵是好的方法,不過這需要經過時間的歷練和經驗,不氣餒的一步一步的學習,深信如此,漸漸的就能增加弘講內涵的深度與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