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法鼓山環境教育-以身示法,潛移默化

◎文·攝影/僧大小記者

在作務與弘化課程的安排下,法鼓山僧伽大學二年級的學僧們來到參學室,親身體驗何謂「境教」——這是一場不僅關乎導覽,更關乎身心修持的學習旅程。演勝法師首先為學僧們介紹參學室的核心價值與業務範疇,並藉由導覽義工的實際示範,帶領學僧們重新認識法鼓山,換一種歸零的心態,以訪客的角度感受這片修行之地。

聖嚴師父曾開示,法鼓山是一座「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心靈環保」與「漢傳禪佛教」為弘法重點,期望每一位踏入此地的訪客,都能親身體驗禪修的觀念與方法,並將這份體驗帶回日常生活,轉化為內在的智慧與修行。演勝法師問學僧們:「什麼是修行?」學僧們紛紛回答:「身教、言教」、「了脫生死」、「成為更好的人」。法師肯定這些答案,並進一步闡述:修行的核心其實很簡單,就是「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然後有餘力再照顧別人」。

如何讓這樣的修行理念自然地傳遞給每一位來訪者?法師強調,參閱室的導覽以「溝通、威儀、服務」是展現修行內涵的重要方式——不僅透過語言分享佛法,更藉由自身的言行舉止,讓訪客親身感受慈悲與智慧的實踐,讓佛法在潛移默化中觸動人心。
介紹完畢,參學室導覽義工楊惠怡菩薩,展現多年禪修所培養出的安定與從容,她以圓融的語言與適切的舉止,細緻地引領學僧們走過祈願殿、大殿、開山觀音等重要景點。導覽過程的設計,從外境的景物、匾額的意涵,逐步啟發對生命的反思。這場導覽,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讓每一步行走間都充滿禪悅與踏實。

整個過程中,義工菩薩細膩的關懷照顧每一位學僧,並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傳遞禪法的精神與聖嚴師父對法鼓山建設的悲願。演勝法師在最後提醒大家:「因為有師父,才有法鼓山」,因此我們更應心懷感恩,承接這份法脈,讓佛法以最適切的方式,深入每一個人的生命。

法鼓山的境教,不僅是外在環境的熏陶,更是每位法鼓人以身示法的實踐。這是一種無聲卻深遠的弘化,在日常的服務與接待中,讓佛法自然流露,影響每一顆有緣的心。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