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僧大小記者
本週六、日(4月12日與13日),法鼓山僧伽大學於文理學院GC-003教室舉辦第17屆「講經交流」,匯聚各年級同學,共同參與這場結合理論、實踐與心靈分享的年度盛會。今年共有14位講者參與,涵蓋經典導讀、修行經驗與生命故事的分享,期望透過「聆聽、學習與互動」的交流形式,深化大眾對佛法的理解與體悟。
本屆活動特別邀請常啟、常澹、常禮、常恩、常慶、常法及常諗等多位資深法師擔任講評。他們以啟發性、教育性的建議,引導講者提升佛法詮釋與表達的深度。例如,常啟法師鼓勵講者以經文為核心串聯主題,常澹法師則建議講者加強與聽眾互動,而常諗法師則強調將教理與生活結合,讓佛法更具實踐性與感動力。
本屆講經主題豐富多元,涵蓋《法華經》、《解深密經》、《金剛經》、《八大人覺經》與《六祖壇經》等經典詮釋,亦延伸至禪修方法、出離心的培養、信仰層次的探討及生命轉化四階段等議題。講者們從經典智慧出發,結合個人生命歷程與實修經驗,呈現出許多貼近現代心靈的深刻主題,如「佛性與修行」、「時常照顧好自己的心」、「念念懺悔的意義」、「親子互為善知識」等,為聽眾提供佛法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具體方向。
活動開場由果光法師帶領觀音法門禪修,引領大眾安住身心,進入一段靜謐而深刻的心靈旅程。寬意菩薩從《六祖壇經》的無相懺悔觀出發,結合自身家庭故事,分享懺悔如何化解人際衝突與內在矛盾;寬博菩薩則引導大家從《金剛經》中體會「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深意,培養對無常與空性的正確認識。
其他如寬契法師深入探討信仰的四個層次,從迷信到信心的建立與實踐;寬悟菩薩則以《法華經》的故事闡述親子間「互為善知識」的修行意義;寬吉法師則分享修行中「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歷程,引發聽眾對自省與覺察的共鳴。
在講評環節中,法師們不僅就內容結構、經文掌握與敘述方式給予具體建議,更引導講者思考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對應方式,協助其提升整體表達與內涵深度,讓講經不僅是佛學分享,更是一場心靈修行的交流。
活動尾聲,果光法師致詞感謝所有參與者,並將此次講經交流的功德迴向全球,特別是近期遭受地震的緬甸災民,祈願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帶給苦難眾生安定與力量。
第17屆「講經交流」圓滿落幕,為僧伽大學的教學與弘法寫下深具意義的一頁。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佛法教育的實踐成果,也開啟一場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心靈對話。法鼓山僧伽大學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走近佛法,感受其中的慈悲、智慧與和諧,共同走在覺醒與修行的道路上。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