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14.04.28-有機茶園歸環保,淨灘行禪還心地,一趟心的修行旅程

有機茶園歸環保,淨灘行禪還心地,一趟心的修行旅程

──記僧大女眾部校外教學

活動名稱:校外教學

時間:2014.4.28-30 地點:坪林的綠光農場、金山磺溪口海邊淨灘、八煙聚落

僧大小記者◎演復、演合

坪林的綠光農場茶園生活體驗

■清晨旭日,隨著三部由法鼓山緩緩駛出的小巴,悄悄地探出頭來,蒸散連日幾場大雨的陰鬱。透過跨出校園,開啟對世界的新視野,本著為弘法而求法,以學習新知來充實自己,繼而奉獻世界的基本態度,僧伽大學學僧移動至校外的修行,就此展開。

2014年4月28日,連續三日校外教學的首站,來到位於坪林的綠光農場。映入眼簾的第一幕,便是茶園主人陳陸和菩薩的開朗笑顏。熱切的招呼令人忘卻空間移動與時間流動的距離,似乎這個海拔640公尺,群山環抱,高逸清新的氣息,並非初次觸及。

溫熱的茶湯,未免久薀其中而苦澀,傾倒於玻璃或陶瓷所製的「茶海」,滿室馨香。從茶席上的一葉,到匯入淡水河的新店、大漢雙溪週邊一切,杜鵑花、魯冰花、台灣百合等原生植物如數家珍,翡翠樹蛙、螢火蟲、台灣藍鵲等保育動物天涯比鄰,一張張瞬息萬變的畫面,一段段由終日靜候體現珍貴瞬間的影片,映照出這顆守護水源與土地上眾生的心,如此耀眼。在田間的身影,由孤身一人,到妻子與兒子的雙雙投入,附近田園的轉型亦次第擴展,完全沁入著「將片片茶園轉入有機」的生命,其影響力已逐漸發酵。

走入自然前簡短的灑淨儀式,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大悲咒回音蕩徹山谷,祈願蒙佛菩薩願力,一切所聞眾生悉皆得度。帶著祝福,隨主人一句「走我走過的路」,避免眾人侵擾土地下忙碌工作的蚯蚓等,學僧們亦跨出一致步伐,走入田間,開始與茶樹接觸的初次體驗。從摘茶、日光萎凋、炒菁、揉捻、乾燥、焙火、成茶到品茶,飽覽道道工法中的用心,並在茶故事的引領下,味覺與嗅覺的閥域亦漸次舒展,心慢慢收攝,開始體驗此番過程中的禪味。唯時光飛逝,茶寮前按下合照快門的那一刻,也走入歷史。午齋時女主人筵席的飯香彷彿還在喉中游走,齋畢四巡的茗品直到眾人共同植下在千年後龍華三會約定的六株台灣肖楠,收起從山頂目送車尾的目光,茶的底蘊仍跟著心的脈動隨著氣在體內不斷擴散,一層一層地掀起這次遠行的感動,直至白色百合遍山迎接我們歸返法鼓山,當下才徹底醒悟,原來甘美一直都在,只是還未懂得用生命沏入。

透過茶主人護念環境之心的眼界,學僧們走入其所見的世界。二年級演願法師訴說著初次踏上這塊土地的感受:「這裡就像是回到家的感覺,簡單,越簡單的事物卻有很大的能量,影響著整個環境裡的一切」,就像是讓四年級演真法師印象深刻的「魯冰花」,原認知中看似無用如雜草般,卻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游離氮轉化為氮肥,而在茶樹生長過程中扮演滋潤功用的重要角色。隨著對環境一切有更深入的認識,彷彿更貼近茶園主人想要守護這片土地的心意,同時發現似乎是由於這顆柔軟的心,讓眾生都願意親近,所以樹蛙幫忙顧家、不怕生的藍鵲在旁飛舞,大家都辛勤工作,共同促成生態自然而然的平衡。
體驗「製茶」,許多學僧不約而同有著「如同禪修」的感受。一道道工法似乎也正揉細著自己的心,每一步驟都具連貫性,而為下個階段紮根,彼此環環相扣地影響著,重複的動作正如練心的過程,必要也重要。
這天,茶主人以對土地的熱愛和堅持,展現出尊重生態的守護用心與製茶嚴格工法中的耐心,開啟了學僧們這趟心靈之旅的扉頁。
■金山磺溪口海邊淨灘

次日,動禪伸展後,伴隨著早上9點溫和的春日,走出山,靠近海,來到距離不遠的金山磺溪口海邊,淨灘。 海浪聲揚起一望無際的海岸線,視野遼闊。將目光收近,眼前塑膠類製品、魚群屍塊等怵目驚心。看著附著在大型保麗龍上的貝類微微顫動,拾起由礦物與保麗龍聚合而成的石頭,撫觸與沙密不可分的保麗龍細削,索性將石塊與木塊從掌中的一剖土中移除,比挑出垃圾容易許多。午齋前,垃圾成山的速度雖快,但相對於延綿無盡的大地,我們所做的仍微不足道。收集的過程,學僧們在專注體會與反思中,這場自然教室的演說,印象深刻。

沙岸上,學僧們多認為淨灘活動十分有意義,也紛紛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當撿拾到許許多多的塑膠品、浮球、油瓶、打火機…等,以及數量甚多已無法拾起如雪花般散滿沙地的保利龍細碎片時,三年級的演宗法師有感而發:「原來,大海包容著人類這麼多的污垢。」同學演信法師亦從撿拾中體會到:「走下海灘才發現成堆的垃圾,蔓延整個海岸線。心裡開始抱怨,人類怎麼會製造這麼多的垃圾,後來看著自己的念頭,決定不要再去分別是誰丟的,就是去撿。」
外在環境是對自己心靈的檢視,「我們總希望能夠馬上清除所有的垃圾,急是沒有用的,隨緣盡力,就像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是要一點一滴鍥而不捨的累積。」四年級演啟法師很感恩有這樣的活動,能讓自己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同班的演捨法師更發願:「將來要辦萬人淨灘,用禪修的方法來推廣,清理環境的同時,也將心中的垃圾分類。」
■八煙聚落行禪

30日,校外的最後一個體驗教學─ 行禪。從驅車20分鐘即達位於陽明山與金山交界處的八煙聚落,以此為起點,踏上返回法鼓山家園的旅途。聚落內,石砌房舍前的洗滌池,漫流冰涼清澈的山泉水,屋內高齡93歲的老夫妻併肩坐著,以目光笑著參與埕外學僧們的動禪。拜別屋主,隨著引山泉灌溉的水圳之路,走入層層梯田,播種時節剛落土的幼苗們生意盎然,帶著陰影的雲層映照在此地特色的「水中央」一景,與水、石、山、田,構成和諧畫面,很具禪風意境。當步履輕撫碎石子路的同時,風將硫磺送至鼻翼,開始進入昔日山區採硫的古道,更往前行,即見白色硫煙冉冉升起,沿途溪流因水中礦物質奔騰,自然的染畫像極一片映照夕日的紅褐溪景。但沿途垃圾卻成對比,越美之處,垃圾越多。因此離開古道,回到親切的金山田園風光後,歷經6小時10公里的旅行,就在「靈山勝境」石前的合照,劃下句點,在家園內的經行,仍帶著對於一切外境欣賞與好奇的眼睛,也才發現,原來要維護如此美景而無人為破壞有多不容易。

許多學僧初次進入八煙聚落,對於這處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距法鼓山不到30分鐘車程的桃花源,描述中帶著陣陣驚艷:「這個鄉村保留著一種先民樸實的智慧,由包心砌石堆疊出的房舍、天然貼心的石板洗衣槽,還有層層梯田中穿流的石岩水圳。」走在由石塊鋪路的小小田埂上,不由得腳步也自然變得輕巧及專注。

穿越聚落,進入冒著煙的硫磺噴氣孔區,「為什麼板塊這麼大,卻選擇在這裡吐出裊裊白煙?」眾人留下疑惑,腳步毫無停歇地經過冒著蒸汽的溫泉水,踩踏滿佈紅銅色塵的石塊,跨過溪水。遙想當初祖師大德們求法路上備嘗的艱辛,在古道出口處八煙溫泉會館的停車場,享用著早上自製的手工飯糰,不禁嘆道:「我們好幸福啊!」

連續三天移動到校外的教室,從農禪家風到環保淨灘,以及最後的行禪,腳步與心的理念似乎開始掌握相同速度。透過與大自然環境的實地接觸,逐漸了解內心與外在環境的緊密關係,並非相對,而是同一,因此要淨化我們的地球,的確要從心開始。認識世界的校外教學課程已然結束,但對於淨化自我心靈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如果說這次「校外教學」的第一天是人間淨土具體展示,第二天可說是面對眾生悲苦的化現,那麼第三天便是「心的修行旅程」真正實際地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