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訓班學長培訓課程,連出家法師也要參加?
在三義DIY心靈環保中心,居士菩薩四、五十個人分成8組,成圓圈狀散落;我們從僧大來的8位男女眾法師,集結成第9組。本以為有甚麼特殊任務,但卻只是當學員參與上課,不禁感到新鮮又好奇。
兩天課程中,除常襄法師及常正法師對禪訓班的規格、體制以及輔導學長要學的八式動禪心法及動作的介紹外,這些自己都有粗淺的認識;只有對社工背景的謝云洋菩薩比較陌生,她的課程介紹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感,以及如何陪伴團體小組成長。
最深的感觸是,每一個課程段落後,各組都要模擬情境;學習如何在大家冷場時帶動氣氛?如何在學員滔滔不絕分享時,適時地打斷、插話「○○菩薩,不好意思!我們只剩3分鐘,還有5人沒分享,希望私下再找時間聽你講。」我要扮演滔滔不絕的學員,然而講沒兩句就停了;要扮演打斷他人話的學長,我也很不習慣。法師組演冷場時最厲害,大家不約而同開始禪修;但是演學長的法師,利用這時做放鬆按摩,然後回到正常互動,實在讚嘆!
最後請有帶組經驗的學長分享曾遇到的難題。清月菩薩說,有位學員第一天有來,但是第二天課程他缺席了,內護義工就很快來撤掉位置,她起心動念,內心OS:
「他為什麼沒有來?」「我沒有把他照顧好嗎?」「還是講師講的無法吸收?…」
她想起一個果毅法師曾說過的故事:「有位法師去韓國修行,韓國道場的冬季天寒地凍,精進修行時,需要先準備好柴火;當那位法師一進柴房,早已堆了滿滿的柴,心中讚歎前一位修行人的護持,感到深深的法喜。」回歸到清月菩薩自身,她有個領悟:後來的修行人取不取柴火?不是前一位修行人所要考量的,純粹只是前一位修行者護念後到的修行者的那顆心。所以,學員的來不來學習,不是她所能顧慮的,要先問自己身為學長有沒有盡到一個陪伴,盡力在這是一期一會的過程之中。
我很高興參與這個課程,能設身處地的看到學長們的發心,及面對的又是甚麼?更重要的:能回歸到自己的初發心,看到當初禪修的動力。或許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原因,但基本上都不離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禪修會帶給人生命嶄新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