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出坡禪心得 僧大學僧

記得還在家時,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的節奏都是很快的,所以進僧大後除了調作
息是自己的一大障礙外,另外就是出坡,這裡有太多人、太多事、太多細節要注意了
,常常會覺得一個簡單的動作,因為規定的關係,卻要繞一大圈來處理,當時,常會
認為:「這裡有很多沒意義的規定,和瑣碎的事,讓做事情很沒有效率」這是當時的想
法,畢竟現在社會的群體意識就是要快!要有效率!因此當時也帶了很多自己的意見
、想法和習氣進來僧大與學長們磨合。
磨著磨著自己是近一兩年才對於這些看起來沒意義的事情開始有些感覺,重點並
不是這些規定,這些表面上瑣碎的事,例如:以前早齋後晾曬衣服,要把每件衣服拉
整齊曬好,褲子也有特別的夾法,乾了之後讓主人比較好折。上行堂桌上的水果,不
只要統一方向,還要東西單互相配合。或者是擺放筷子時,筷上的文字要統一朝上。
供飯沒人看,為何要堅持打得平平的,不能有一顆米飯大小的洞……等等,文繁不及
備載。
 
對我來說,這一兩年看到自己的改變似乎都跟這些花時間又沒意義的瑣碎事有關
,那個改變是:我比較有心力,比較願意花時間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上;或是上
坐後,比較有耐心的把自己安住在基礎功上;或是願意慢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看艱澀
難懂的經文;或是內務平常也沒人檢查,但還是願意維持整齊,也堅持把冬被摺出角
來,也因此當內務亂時,就可以知道當下哪件事真的讓我在意到很無力,提不起勁,
那件事就必須趕快處理;出坡曬衣服時,也會發現自己的分別心,並盡量修正為平等
心;至於上行堂排筷子時,筷子上的文字要不要統一朝上,自己也做了實驗,一個是
統一朝上擺,另一個就是筷子有擺就好,沒再對字紋,兩個禮拜實驗下來發現,時間
只差一兩分鐘,但是隨意擺筷子的心就是隨意的散漫,精神也是,若改成字統一朝上
時,是需要付出更多心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字紋上的,而且要費心地不讓筷子上的字
紋滾歪掉,當下那一刻很單純的只專注在筷子的方向與長短,沒有其他妄念…其實這
些小事所花費的是「心力」,而且是「跟自己無關的心力與時間上」,這個心力讓我
願意花時間在別人身上,讓我願意在跟自己無關的人事物上用心,我想這不只是修耐
心、修定力,這都算是禪修與行菩薩道的基礎與資糧吧!
記得有一次在大寮出坡時,工作內容是很單純的擦供碗,要將洗乾淨的供碗擦乾
,因為要放入箱內,所以不能留水滴在上面,避免箱內發臭發霉,因此要好好注意擦
過的地方是否有擦乾,擦著擦著忽然一個感覺進來,覺得變得很遼闊,而且非常非常
地安靜,我抬起頭來看看發生什麼事,大寮內仍然有一堆菩薩在切菜、煮菜、出坡,
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聲音,但心裡的感覺就是非常的遼闊與安靜,當時雖然不懂這
麼吵的地方為什麼會覺得這麼安靜,但也因此更相信專注的出坡即是修行,亦是禪定
,亦是默照。
「出坡」除了培養心力與定力外,覺照力與敏銳力也是在這些小地方養成的,每
一個小地方都是一個小道場,一支筷子、一塊衣角、棉被的直角、乃至如廁完,是否
願意多花點時間和心力,看看馬桶是否沖刷乾淨…等等,能夠把小範圍照顧好,就能
夠莊嚴殿堂的大大小小,這都是以前學長教的,如何聽?如何看?如何做?才會令人

攝受;這些囉嗦的小事,不只是規矩,也是修行,是修行者練習活在當下、覺照當下
的所緣境!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