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最後一次以實習行者的身分進大寮了。」實習開始前日,演文想到法師的行前說明,便覺得要格外珍惜接下來的寶貴時光。寒暑假和水陸的大寮實習已歷經兩年,儘管對環境和人事物已有一定的熟悉度,但隨著因緣變化,每次也都有不同的體驗。仔細想想,自己真有福報,可以有這麼多學習的機會。
學習、承擔、把握因緣
大寮有許多菩薩一身功夫;也能見到許多初發心,總是熱切地想奉獻的菩薩。這次實習深深感受到主動、謙下、恭敬的態度,是創造自身學習因緣的關鍵,當把自己歸零,新的東西容易輸進腦袋,身旁的人也會十分樂於教導自己。帶組大寮法師和菩薩總是有耐心地傳授經驗,演文內心深深感恩,也不忘適時表達對他們的感謝。由於法師們執事異動,人力調配的緣故,這次實習也有許多要單飛、承擔、帶菩薩的時刻,事前雖然會有「真的能做好嗎?」的擔憂,但後來法師告訴自己,盡心盡力為大眾事,自有龍天護法加被。於是放掉不必要的未來預設心理,只求過程中專注用心;神奇的事就真的發生:突然出現了要來協助出坡的菩薩,使那幾日的作業更順利的完成了。以最真誠的心跟菩薩互動,關心他們時,能感受到菩薩們執作中歡喜,也在這些互動中,學著如何照顧他們的身心需求。
看見「我」的得失心和對名利的追求心
輪值早齋,切水果時,覺察心很在乎自己煮的成品是否合乎大眾的口味? 抓量是否精準? 要讓大眾吃飽,但不能剩一堆讓他人收尾、善後….等等。雖然看起來動機是「做好大眾事」,但背後想必也有「希望被肯定」、「希望自己的判斷正確」的心態;當收到他人的讚美時,就會很開心。法師鼓勵演文,有這樣的心也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演文已經看到了它,知道它存在,不去增長它的力量,也不去批判,知道、清楚它與修行不相應就好。
在體力低下時,感恩三寶加被,讓演文提起心力;感恩實習過程中的每個境,如明鏡般照出自己的習氣。事情總會完成,重要的是過程中如何用心;是否覺察念頭的生滅,情緒的起伏?是否練習放下自我的舒適,觀照他人,整體的需要?演文仍在努力地學習,但願能繼續不斷累積資量、培福也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