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到大寮實習,輪值許多不同執事,依序為水果→撿切菜→公器→煮飯→協助主廚→上行堂,其中水果撿切菜只有兩天,其他都是一週或以上。
這次實習因為已經是第三次,加上輪值到大多數的執事,和之前相較,除了具體的工作內容外,對於不同執事間上下游的關係,彼此如何相互影響,以及整體的運作架構,包括與菩薩的合作等,有了較為整體性的了解。
隨著執事的輪調,也和許多位法師學習,觀察法師如何面對處理執事(包括做事、與人互動、原則、態度等),也是這次學習很多的地方,如何在忙碌密集的事相中,以及大量與人的互動中,仍能掌握出家人的的角色、心態、原則,不離修行,是個人非常想學習的,而我也的確在一些法師身上看到他們如何以極大的包容心、接受度、整體觀、靈活度在運用他們的生命,而這些必定是有佛法作為根基的。
這次實習一樣會用一些知見時常提醒自己,有個小發現是之前常提的”一切不正常都是正常的”似乎已內化成價值觀的一部分。這次常用的有兩個,一個是繼程法師在結夏說的:把身放鬆,把心放空”,把心放空是指不去抓住什麼,任由因緣流動,把心放空自然身也會放鬆,自己則是以此提醒自己,並練習體會身心的流動(環境包含在身心裡)另一個常提的是Zarko說的,若一直很累,要觀察能量是從哪裡流失的,自己觀察到與人互動時,有時會去預測、判斷對方的好惡,想作出”正確”的回應,而”追求正確”時的心的狀態,其實會讓自己滿累的。
在這次實習中,再次體會到自己所在的道場,是由多少因緣所成就,和菩薩的互動中,深深覺得他們奉獻了太多太多,但更被觸動的是他們那種”我沒做什麼”或是”這是應該的”的態度。另外有件事印象深刻,有天參與芝麻包的製作,發現蒸好的有很多是開口笑,但自己以前卻從沒看過,一問法師才知道,菩薩在放的時候,總是把最漂亮的留給法師,當下覺得深感慚愧,自己要如何才能受的起這樣的恭敬心、供養心呢?怎敢不好好修行呢? 還有從一些觀察中,也再提醒自己用齋的時候真的能食存五觀。
這次實習對整體運作的了解,也增進了對不同執事當下所作的決定或反應多了同理心。而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身心的了解和調整又更熟練了一些,如轉念速度,但也覺得自己在帶人下決定時,仍不時被一些期待(對自我)和習性影響,有時其實對於該怎麼做比較適當,其實大概知道,但卻又卻步不前,這是這次實習最常顯現的點。其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體會,願將一切境界作為學習、修行的因緣,願能成就一切有緣眾生安心修行、學佛,同成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