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條文規範
「戒律、威儀細行」這幾個乍聽之下很沉重的詞彙,在自己的自我省察和實踐中鮮活了起來。法師常鼓勵學生以實驗的精神,嘗試實行不同的項目一週,看看自己執行前後和過程中身心有哪些變化。發現當自己真的願意放下舊有的習慣,試著去體驗時,心的彈性變大了,也的確能夠六根少攀外境,少點「照顧自己」的念頭,多點「護念他人和環境」的關照。即便到了現在,懺悔自己業習深重,很多律儀細行仍沒有做到位,也常發現自我中心不時地會冒出來使自己放逸,但課堂上法師都會提醒我們:要留意自己都用什麼來餵養自己的六根?選擇出家這條路,如果不鍛鍊自己在每個當下,任何時空依正法律生活,六根門頭守不住,永遠隨業而轉,所作所為都是生死業。法師很重視亦很關心學僧在生活中實踐律儀的狀況,總是細心的觀察,並與我們核對討論。透過法師的引導,真切感受到戒律、威儀不只是如法條般的文字規範,也不是束縛人的枷鎖,而是真正可以實際在日常裡操作、體驗,檢核與清淨身心的好用工具。
使自己平安,也是他人平安,更為正法久住
許多的細行規範,除了在實踐中學習如實看見習氣,練習調伏它們而讓心更加安定;也從實踐中體會護念團體,照顧環境和共住道侶的重要性。沒有三寶,沒有清淨精進又和合的僧團傳承佛法,自己就沒有機會得以親近正法,親近善知識。法師以自己數十年累積的修行經驗,和我們分享生活中如何「不動道人心」;如何透過倫理的實踐,和律儀操守,逐漸調柔我們的心性,讓法入心。
當能對一切的人事物都練習懷抱謙下恭敬的態度,人際互動間的摩擦衝突少了,內心的矛盾對立也會減少,不僅自己在團體內平安,更能讓他人少煩少惱,僧團的齊心和樂,能令居士菩薩升起嚮往、親近,甚而護持三寶之心。養成好的善習,不僅是為自己的修學,為自己的因果負責,更應為了正法久住利益眾生而努力。
以身作則,出家人應有的修行態度
法師授課從未讓自己有照本宣科的感覺,總是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個學僧;每句叮嚀都由法師己身的生命體悟而出,字字流露出法師對修行的嚴謹態度。為了幫助我們將習氣熟轉生,重新開啟新僧命,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法師不厭其煩地說明與引導,只為了確認每位學僧都明白。「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是當我們有煩惱困惑,有情緒波動時,法師常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對境種種的起心動念,法師會很如實地和學僧分享其如何看見這些念頭,又是如何地向內叩問念頭背後的原因;當有所堅持時,法師會反問自己:不做又會怎樣?每次聽完法師的分享,都感佩於法師觀察和修正自己的深厚功夫。
感恩用生命投入教學工作的法師
記得法師說,每堂課前都發願自己所說的不違正法律,每堂課前都努力思考該用什麼課堂形式,對學僧的學習最有幫助。對這樣盡心認真教學的法師,內心只有無盡的感恩。但願自己時常憶念法師的叮嚀,每個當下護念大眾和自己的慧命,依止正法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