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學習傾聽、溝通、激盪,找出平衡的著力點 演功

聽到可以到紫雲寺實習時,是相當期待的一件事,聽聞女眾與男眾的風格會有不同之處可學習,且女眾道場要求會比較嚴格,此時心想真是太如我所意了

。之前在紫雲寺當過義工的2位同學,還特地幫我們打了預防針,告訴我們說如果法師要我們去做什麼事情,請不要想太多,做就對了,從做中去學習去體驗;還提醒我們,不會有太多洗澡的時間,要帶多點衣服去替換,不然洗太多次,法師會說這樣太浪費水了不環保,想必這位法師一定很有個性呢!未開始實習前,法師有先透露了一些實習內容,就是要我們蓋樹屋!樹屋耶!這對建築有興趣的我來說,是件特別的學習經驗。

距離實習的日子一天一天地接近,我們帶著許多的構想,出發前往紫雲寺實習。法師還特地幫我們選了普悠瑪火車,讓我們體驗日本設計的巧思,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搭大眾交通工具,一上車就有想要補眠的感覺;可以確定的是,座椅一定很舒服。在我們會抵達紫雲寺時,法師們已在寺外等我們了,還幫我們準備了豐富的藥石,讓人覺好溫暖、溫馨呢!法師們的貼心之處,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隔天早課時,看見一位坐著輪椅的老法師,老法師身體狀況不佳,且需要外傭照顧,但還能與大眾一起參加早課,這樣的精神真的令人深刻感動。我沈思了一下,如果以後我自身狀況與老法師相似,那麼我的道心要如何保持呢?

早齋快結束時,法師就說:「您們等一下什麼時候要出坡阿?」,不要拖拖拉拉的啊,要趕快去種福田啊!一早就被當頭棒喝!佩服法師一早就如此精神飽滿。

每次要出坡時會經過大寮,義工菩薩對我們很熱情、笑臉滿顏、友善、禮貌、關懷與貼心,心中總有說不出的甜滋味;在互動的過程中,覺得南部人真得比較有人情味呢!在夾飯菜時,義工很喜歡幫忙法師、還會介紹菜色、叫我們要多吃點、盡量吃,就像媽媽在照顧一群小孩子一樣。

造樹屋之前,大家一起找資料,了解安全性、實用性、美觀性、堅固性,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想法,大家討論著,達成共識之後再投入施作階段,美好的故事就這樣開始囉!

在互相磨練的過程中,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方式,都有不同的見解,要如何在當中學習傾聽、溝通、激盪,找出平衡的著力點,讓彼此更圓融?這真是一門大哉問!

舉個例子:一位同學是實事求事類型、一位同學是控制別人類型,每次欣賞著二位的互動過程,讓我覺得他們像夫妻在吵架,真得好微妙,我說:「你們兩個真的是天生一對、冤家路窄」;而我們彼此分享理念、有了共同的方向,就開始設計樹屋架構、確認施工方式、掌握現有資源利用、安排施工項目、預計工程進度、現場狀況排除、癥結點回報等等。

常言道:「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在這裡也印證了此話,做事前的計畫、安排不是很到位、有條理;有時候讓我覺得,團隊很會發表想法及討論,但怎麼就是跟做差那麼多呢?是那個環節造成的呢?我想是做事風格習性吧!

這種情況之下,總會有甘露法水現前,就是常參法師會來分享著出家因緣、如何在做中學?團體合作之中如何放下自我?平衡點?圓融?在磨練的過程,不是比誰有想法、我想要怎樣,而是學習如何先放下自我、消融自我去配合別人、幫助別人。法師還提到,師父說:「對不起別人是假的,對不起自己才是真的。」,佛法是要我們向內學而不是向外看啊!此話很耐人尋味呢!

用心的法師還為我們安排了八關戒齋,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呢!法會當天九點才開始,有的菩薩們八點初就報到了,但我卻想先去休息到八點半,這就是精進與不精進,自己當下覺得好慚愧,於是就告訴自己要盡早去用功,不要懈怠。

此時,離我們回俗家簽共住同意書的日子,也跟著越來越近了。樹屋的基本架構完成了,剩下樓梯與欄杆;我們每做一個階段都會討論,然而在討論著又跑出了新的想法,每次的討論,每次的因緣總是無常,看似規劃安排好了,卻又無法掌握。

當我們與法師討論著,要用什麼樣的材質時,法師建議回歸自然,塵歸塵、土歸土,提倡不使用混泥土;我們又擔心會不夠穩固,而想採用混泥土;發現法師的動機是以自然環境為考量,我們是以使用者為考量。

樹屋完工後,法師幫我們接了新的任務,就是要繼續開墾另一片土地。法師說:「就是這一片,不要有壓力阿!做多少算多少。」,覺得法師說話有法的味道在其中,有進展也好、無進展也好,她都認為很好。

開墾中,法師會適當的告訴我們,她的經驗及方法。其實法師一直在訓練我們,時時用禪修的方法,去覺照自己當下的心;還問我們,有沒有體會到挖樹三昧啊?原來生活之中,法師就在學佛法、體驗佛法、用佛法,從日常生活之中去理解實證。

挖樹過程中,看見樹的生命力,在這廢土中,它們依然也可以存活下來?原來樹也是有意志力的;有的樹會與其它樹一起依附著長大,像同學們的相處方式一樣,一起磨合、一起成長,有的樹根扎得很深,非常不好挖,表示它基礎功夫很扎實,告訴自己修行也是要如此,要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當連根把樹木拔起時,如同把煩惱、執著都斬斷了一樣,有種暢快的感覺呢!

在開挖時,法師也勉勵我們,什麼時候該隨眾就隨眾,且叮嚀不要有趕工的心態,而是時間到了,該做什麼事就去做,隨時練習「提起」與「放下」,真得很讚嘆法師們,總是能因應時機,時時勉勵我們。

除了開墾挖樹之外,還要承擔早課的悅眾,及暮時的叩鐘擊鼓。有這樣的機會可以上場,讓我既緊張又雀躍!每每早齋後,法師都會分享如何執掌法器、唱誦、換氣、要懂得放鬆、如何去聽。法師們都很有耐心、法喜地分享經驗,從中慢慢體會到,不管執掌的法器是什麼,除了要熟悉法器之外,也要懂得去聽法器的聲音、思考要如何配合其它執掌法器的同學。除了聽這些聲音之外,也要聽大眾的聲音,用心地去體會現場的氣氛,如何融入大眾之中。

來到這裡,有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蓋樹屋、開墾挖樹、當早課悅眾、朝暮叩鐘擊鼓、在小林村當維那、臨終助念、兒童營悅眾、還認識了很多義工菩薩及法師們,讓我很捨不得離開,想要再實習久一些。法師告訴我,不要捨不得,而是要懂得放下,由衷地感謝法師們在修行上的提點,也很感激有此因緣,讓我來這裡學習成長!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