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以修行帶領工作 演可
DCIM\100GOPRO\GOPR0678.JPG

這是演可來到僧大的第一個暑假實習。 隨行有演漸、演究、演根及演要菩薩。 實習單位在天南寺,這里環境寧靜優雅,從園景中,可以看出義工菩薩們對花草樹木的悉心照顧和打理。 雖然夏季天氣炎熱,卻少有濕氣,十分適合禪修活動。

       我們實習的內容是負責景觀的維護,常初法師帶領我們每天的出坡及安排工作。主要在不同區域的山坡,拔除蔓藤及雜草、給樹苗澆水、幫忙接水管、搬運沙石及鋼條。颱風來臨之前要把樹苗以及大樹固定,把山坡上的儲水筒搬運到山下……等等與景維護相關的工作。    

       實習的作息時間相對單純,每天出坡,早晚坐及早晚課,雖然有時候比較累,但心情比較輕鬆,這是大家一致的感受。

       傾斜的山坡上佈滿着蔓藤,加上在炎熱的天氣下除草,對於體力不足的我來說,確實是一項考驗。 但過程中專注手中的工作,時間也過得很快。

每天在除草的工作中有所收獲

       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忙,而不會因為自己體力問題而去計較,了解到與人相處之道能夠和合,確實如師父所說的:”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在常初法師的行誼當中也獲益良多。 法師細心的照顧,說出坡時間不宜大久,會很容易中暑。 往往在我們收坡之時,卻常常獨自繼續到山上出坡或關懷義工菩薩們。

        有一天,在與義工菩薩聊天的過程中,得知以往到今,法師早晨起來出坡到傍晚,每天換上三套衣服,純粹簡單,日日如是。 很多經常到天南寺景觀組出坡的老菩薩,都受到法師的願心所感動,就算已到退休的年齡,也堅持來景觀組出坡。

        法師分享說:”不要把出坡當成是一件苦勞事,它是鍊心修行的方法。” 對於任何的情況及問題,法師說:” 抱着學習的態度。”

       自己在出坡除草的過程中,也有些感悟,這些除不完的雜草和蔓藤,就像自己的煩惱:

        當努力的把它們移除,短時間來看,表面好像已經移除了, 事實卻非如此,還有很多小草和根部沒有移除,過一段時間沒有打理,雜草和蔓藤又再生長。

       大的雜草容易發現,但根部較深,不易拔除; 而小的雜草難發現,但根部淺,易去除。

       當蔓藤找到攀附的對象時,會快速依此纏繞生長,如沒有適當移除,最終會造成樹木的死亡。 就像攀緣的心,如沒有提起警覺,智慧之樹也可能因此枯萎。   

梵唄 —- 早晚課

       實習的內容,還包括擔任早晚課的悅眾,負責早午齋的出生供養等。

       早晚課,我們輪流擔任不同的悅眾,讓大家都有機會嘗試負責不同的角色。 在演練中互相磨合,調節默契。 由於演練時間不多,在早晚課過程中,板眼難免會有錯漏,也會因緊張而轉錯調等等。 常學法師、常初法師和演正法師很有耐心,常常鼓勵我們,分享練習梵唄的心得及糾正指導。     

       演正法師分享說,從一個人梵唄和執掌法器的音聲,可知道他的修行程度; 一場好的佛事,能讓大家產生對三寶的信心,甚致能感動到龍天。 由於以往有一些梵唄的經驗,對此我十分認同。

印象最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跟一位女眾義工老菩薩的聊天。 同學們都回俗家關懷,只剩下自己一人,法師安排我到園區的大草皮除雜草。 當時還有一位老菩薩,她走過來跟我分享除草的一些技巧,我們聊了起來。 老菩薩在法鼓山當義工已經20年了,現在77歲。 

我問 :” 那就見過聖嚴師父囉! 我們年輕一輩都沒有福德見到師父呢!”

老菩薩說 :” 看照片也一樣呀!”

       談到師父,老菩薩覺得很慚愧,表示自己小學沒畢業,很多東西不懂,沒學到師父很多的法; 自己說話又大聲,師父卻很細心,也很耐心的教導我們。

       出坡結束,我們一起收拾及清洗工具。 臨走之前,老菩薩還勉勵我說:” 你的選擇是很好的,要安住喔!”  

      與老菩薩聊天的過程中,雖然只是閒聊,自己卻感受到她一直在說法,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 常聽到言教不如身教, 雖然77歲身體不好,還願意不計辛勞地奉獻, 老菩薩的行誼,這不就是法嗎? 

      在法鼓山,有數不盡的菩薩在背後默默地奉獻,付出一己之力,成就大眾。看見聖嚴師父的願,在義工菩薩們的身上流露出來。

總心得

        暑假實習不同於僧大的環境,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義工菩薩。 因為身份的轉變,菩薩們會看我們的言行威儀,一舉一動都映入眼簾。 從一些菩薩的語言,眼神表情中不難發現這一點。 以往聽說有些菩薩,因法師的一些言行,而對三寶失去信心,這也是會發生的。

        義工菩薩對法師是很恭敬的,這是出於內心對三寶的恭敬,是內在的修為。

        和義工菩薩溝通相處,有同學分享說,確實會感到壓力。 自己也不斷提起警覺,但有時候看見喜歡的東西,也免不了有以往的習氣顯現。

        後來有觀察到,有一些嚴肅的表情也慢慢鬆開了,或是大家情感的建立,或是雙方有相互的了解;  對於行誼,是需要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

        這次實習讓演可獲益不少,由於環境的轉換,日常的定課更需要自我的規律。想起每天早課結束時所念的院訓:”。…本院同學應具備清淨、精進、 少欲,無諍、 整潔、 寧靜、 和樂; 自動、自律、 自治的基本精神…” 因為想到領執以後,就沒有人會約束自己, 需要培養自動、自律、自冶的能力,以增進自身的道業。 這也是自己一直在思考和學習的問題──應該以修行帶領工作,而不是讓工作凌駕於修行。

        最後,感謝這一次暑假實習的所有因緣、法師、菩薩及同學們,讓演可對出家的「僧活」又了解多一些。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