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天南寺就被菩薩及法師熱情關懷了,後來發現有同學的行李沒拿到,還放在本山時,大家非常驚訝! 而法師們以最快時間的聯繫了男寮,看該如何處理此事,讓我們覺得既窩心又感到抱歉,我們的粗心大意導致法師們如此忙碌。
驚訝的還不只於此,下午得知隔天要上場早晚課領眾及早午齋出生,並且是在一個教師成長營的營隊中領眾,頓時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在沒有任何經驗下,就直接帶領百人的營隊活動。趕緊利用時間練習,儘管練習時很順利,但真正上場時,自己緊張到開口唱誦都會抖、手也抖,自己沒辦法讓人感受到安定而覺得慚愧,也感恩法師及菩薩們的鼓勵,激勵我更想把梵唄學好。
一開始領眾結束後的討論,發現大家都在彼此說對方的缺點及哪裡要改進,使得彼此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有一天法師來參與,並運用自恣的方式來檢討,先說對方優點,然後再提出改進的方法,發現氛圍不再那麼對立,頓時覺得自己的溝通不夠柔軟,還會把執著強加在他人身上,導致彼此都沒有辦法把心打開來溝通。在了解自己的溝通方法不對後,嘗試著把自己所了解的事情轉化成以淺白易懂,且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維與理解。
這個方法也用在這次回俗家與家人談論自己的出家想法時,沒有太多的衝突,只是家人們的不捨及關愛使我覺得無以回報,願自己在這所學習到的方法及改變能慢慢影響他們,使家人們能安心、放心。
第一天的戶外出坡時,常初法師帶我們去菜園參觀,並且說了一句話讓我深思許久:不要把出坡當作是一件勞力事,而是要把它當作修行練心的一件事。這句話讓我想到百丈懷海禪師,出坡的內涵就是時時刻刻的體會自己的心並活在當下,只要時時體會每刻都是在當下,當下即是解脫自在。常初法師的身體力行感動他人,比別人早出坡也比別人晚收坡,可是卻沒有任何的不滿與抱怨,常常笑口常開,感染了許多一起出坡的人,法師的處事態度就是「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的榜樣。
出坡過程也學習許多受傷應急的方法與園藝知識,例如有一次出坡時,同學被躲在竹竿內的蜜蜂叮到,就想起菩薩分享的方法可以找姑婆芋的莖,塗抹在被叮的地方緩解痛感。還有在出坡大量流汗後,導致身體的抽筋現象的處理,菩薩還說了一個常識讓我覺得很特別,他說大量流汗後不能吃甜的而是要補充水分跟電解質,據他分享如果吃甜的來補充能量,反而容易抽筋及疲累,這些他們在生活中去印證的經驗,所以自己覺得很開心能夠與菩薩互動,並且了解平時無法知道的知識。
這次接觸到許多菩薩們對於法師們的恭敬與喜悅,亦在彼此的互動中感受到在菩薩道上相互成就的行誼,菩薩們對於我們出家『將此深心奉塵剎』決心修行的讚嘆,,願『五濁惡世誓先入』來奉獻自己、行菩薩道。首先期許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跟別人比較、也不跟自己比較,而是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往前努力,專注於眼前當下的此時此刻,更認識自己,更加的自在與解脫。
這次的實習剛剛好碰到了執事交換的時期,所以體驗到許多不同法師的待人處事的風格以及法師們的身儀,例如常順法師的柔軟處事態度,讓我們從中學習到該怎麼與菩薩們交流,而不會讓菩薩覺得有距離;果峙法師與常初法師的親和與慈悲,使菩薩們都非常的讚嘆;之前就認識的常學法師也因緣俱足調來天南寺,法師在短短的時間內,教導我們許多關於出家養成的一些細節,及戒律上的守持。例如:有一天早上,義工發現有一台車子有發生擦撞,可是卻沒有回報,法師就與我們述說,擦撞後可修理都是小事,而自己犯了錯卻沒有承認,反而有覆藏的行為而感到難過,覺得來到這個正信道場修行,卻還不能坦然接受犯錯的事實,那到底甚麼才算是修行呢?這個事件讓我反思了許久,原因是決心來出家了,可是自己有些的行為,做了之後感到後悔,卻會因為放不下面子,或者覺得害羞,而無法當面承認。讓自己深刻體會到,出家威儀的身口意,以及真心的坦承接受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只有在真正的接受了自己,才會真正了解到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該如何改進,使自己能在修行的道路,與同在菩薩道上的菩薩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