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我們的僧大的暑假開始囉!這次僧大一年級的因緣很特別,因為我們要到個別的地方實習,第一個是三峽的天南寺,另一個是高雄的紫雲寺。一開始聽到,心中有些悸動,因為我一年前才從紫雲寺來到法鼓山出家,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期許;但又想到回到熟悉的環境,是否會助長自己的習氣。想到這邊,我就開始想去天南寺了,一方面想去新的環境體驗;外加紫雲寺離俗家太近,對於現在的我,還是不太好。結果出現我是去天南寺的時候,也是鬆了一口氣,更體會到法師們的用心。
天南寺號稱小法鼓山,正所謂要到法鼓山,先到天南寺!天南寺的環境優美,群山環抱,天氣炎熱但不似本山的溼熱,相對上感覺是比較舒服的。去到天南寺的最大任務就是景觀出坡,在常初法師帶領下,我們在山上拔草。對於出坡工作,因為之前跟另一位同學經常出坡,所以並不覺得累;只是現在身分改變,之前是義工的身分工作時,總是覺得自己在種福田,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我們的觀念要改變了。出坡不是為了什麼,只有事情來了我們處理好。常初法師說,對於出坡不要認為是苦差事,而是當作鍊心的修行。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雖然每天熱汗淋漓的出坡,也不覺得辛苦,而是甘之如飴。時間到就開工,時間到就收坡,規律的生活,反而讓我們更加自在,更專注於每個當下,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況。在過程中,也認識到了許多樹種以及植物。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藤蔓,卻是樹木的殺手–小花蔓澤蘭 ,它也是我們這次出坡的主要任務。它的根分布的範圍廣且盤根錯節,同學們開玩笑說,它就像是人生的情執一樣,剪不斷、理還亂;但是一拉起來是很有成就感的,因為是可以拉斷後清除乾淨的,也代表著情執亦可斷,只是還沒找到真正的方法而已。
這次實習還要擔任早晚課的悅眾。雖然天南寺的早晚課是禪修早晚課,相對比較簡單,但還是要一次次的練習跟磨合。去到天南寺的第二天,我們就上場,當時天南寺正好舉辦教師禪修體驗營,義工加上參加的學員,大約一百人左右,對我們來說真是大場面。抱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上場,雖然之前有練習,但是真正上場,還有好多事情都無法預料;除了自己緊張,亦有默契不佳的問題。後面同學之間,每次擔任悅眾後都會有小討論,發現練習的時候,都是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平常的練習,以及跟同學間的默契搭配,都是要下很多苦工的。常學法師與演正法師也提醒我們,梵唄是接引菩薩們學佛的一門重要的功課,不可以隨便,要用心唱好每個當下,才能自利利他。自己本身很喜歡梵唄,每當聽到攝受的梵音,總會更加想親近佛法。慚愧於這次領眾共修時的擾眾,也感恩有此因緣,能學習與得知可改進處,與留意默契搭配的問題。
在這次的實習中,我們進入了第一線的分支道場,實實在在的體驗法師跟菩薩們之間的互動。之前自己還是義工的時候,對於法師總是有著一種莫名的崇拜,感覺法師應該什麼都會;他們本身就是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對於我們任何的煩惱苦痛,都可以在他們的身上得到答案、也都能幫我們解決。但是,當我們轉換身分,感受到義工菩薩們對我們的態度,以及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隨時隨地的在注意。無論是對於法師的恭敬,還是聆聽他們的辛酸苦事,都感到跟以往的身分,面對菩薩們的心態,有很大的不同。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個煩惱鬼,能夠幫助菩薩們的其實很少。因此,希望自己能學習更多的方法,助人也助己,這也是自己進入這個身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只要不被境轉走,還要能夠轉境。
這次的暑假實習,讓我們在這個準備轉換「新僧份」的時候,有更加深入的體驗和認知。尤其在對於出家這件事,還懵懵懂懂的階段。這樣的實習,能夠變成我們日後在這條道路上的資糧。很感謝僧大給我們學習的機會,也感謝所有暑假實習期間,幫助我們、照顧我們的所有法師。在法師們的身上,也讓我學習到,日後當我們站上執事的位置時,如何處理事情,如何使用方法幫助所有的人。
最後,對於暑假實習提出一些建議。這次的實習,主要是聯絡有些不便,因為學僧無法使用手機,但是有時候需要聯絡時,會造成些許的落差,期望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