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擔任悅眾消融我執 演鼓

這是第四次參加念佛禪七,從熟習法門中找到消融自我的方法,感到無比喜悅。

禪期中,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詳盡地介紹經典中的念佛法門。如《般舟三昧經》的行持方式、《楞嚴經》念佛圓通章、《文殊師利菩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與一行三昧等。自己體會到師父是將念佛與禪觀做整合,融會禪淨於整體佛法中,不僅讓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行者,能匯歸於禪修法門,且開創出更深廣的淨土觀。身為法鼓山弟子,未來也將以此為方向,分享念佛與淨土法門。

此次禪期執掌小魚,是第二次擔任繞念小魚和總護兼維那常乘法師搭配。第一次擔任小魚是在結夏時,領會到法師要的節奏之後,就會持續打下去,也盡量要求自己都要穩定地在節奏上,如果過程中遇到節奏有變化時,心裡會很堅持「自己的節奏」,而且還會想,「一開始不是要這個節奏?怎麼又變了?」當時是一邊當悅眾,一邊起煩惱。

此次心態不同於第一次,自我要求整體能夠穩定在節奏上即可。試著用心去觀察、感受禪眾的狀態,聽總護法師所掌握節奏的快慢,讓法器與唱誦在快慢進退之間,隨時配合調整,融合為一。

這像是「消融自我」的過程。因為沒有個人的堅持,所以禪七愈到尾聲,心情也愈顯開放愉悅,本來在意的事不在意了,本來會起煩惱的事,不起煩惱了。甚至能專注於整體唱誦聲音之餘,依然專注於小魚的音質、音頻與力度,因為姿勢、力道與角度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音頻氛圍。這讓我理解到,消融自我的過程不一定是苦的,當願意放下堅持,改變自己,必也能自在喜悅而悠遊其中。

文@ 演鼓法師 (護持念佛禪七心得)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