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青年院暑假實習心得 演修

這次在青年院實習共經歷了三梯次的兒童營、兩個地區的梵唄班、觀摩兩個其他單位的活動,在青年院帶領我實習的法師是演無法師。

  實習的時間是七月整個月份。七、八月是青年院辦活動的最密集的時候,七月活動主要辦兒童營,對象是國小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小菩薩,每一梯次的兒童營會在三個地區同時進行。兒童營是兩天不過夜的活動,第一天在各地辦事處進行,第二天則是把三個地區的小菩薩集合到三峽的天南寺進行。青年院在兒童營前,會召集各地區的隊輔,進行一天的隊輔培訓,培訓課程內容除了兒童營課程內容外,還會教如何與小菩薩們互動、引導,讓第一次參與帶領的隊輔安心許多。

  兒童營的課程內容,要傳達師父提倡的「心靈環保」。以心靈環保為主軸,設計很多體驗的課程,例如:托水缽、話劇、做饅頭、唱佛曲、拓印方巾……等,讓小菩薩透過遊戲,從中學習到師父提倡的「心靈環保」。

  在三梯次的兒童營中,除了去新竹精舍、松山辦事處,比較特殊的就是慈基會的兒童營。慈基會舉辦的兒童營對象,主要是受助戶、單親、隔代教養、弱勢的家庭。演無法師及義工菩薩說,來參加的小菩薩,某幾位身心有狀況外,也有因家庭因素沒洗澡,導致有不好聞的味道,讓其他小菩薩會針對不好聞的氣味,指責沒洗澡的小菩薩;在過程中,隊輔、義工除了要處理這些問題外,也要雙方面的安撫。自己在當下思考的是,自己碰到這些情況會怎麼處理呢?怎麼樣做可以更好呢?在新竹,印象深刻的是小菩薩的學習能力好、反應快。在演話劇的時候,小菩薩會對每一位角色以及台詞提出相關的疑問,當下覺得他們都很聰明;與演無法師討論,發現新竹是台灣科技業重鎮,所以這些小菩薩的家長,學歷相對來說比較高,所以這些小菩薩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帶來的觀念都是比較正向的。在松山,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我碰過最不受控、最調皮的一梯。像法師在帶小菩薩午休,最後小菩薩會因為其他人沒睡吵鬧,變成都在佛堂走來走去;課程中,也有幾位小菩薩特意地離開位置到處跑,有的會發出尖叫聲。對於這樣的狀況,主持人也只能使出渾身解數,不讓場面變得失控。後來,自己回想這件事,覺得跟打坐過程很像;有時候妄想、妄念在頭腦裡面一直出現,通常都會刻意的不去想或盡量的壓抑它,但往往造成反效果,使當下身心更累。這次的經驗,讓我覺得很特別,當自己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會知道該怎麼調適自己的身心,以及面對外在的環境。

  至於在梵唄課的體驗,則是發現地區的法青菩薩,在唱誦上是比較害怕的。我後來想,為什麼菩薩們會害怕唱誦呢?回想以前自己學音樂的過程後,菩薩是怕唱錯,我覺得學習上要跨出的第一步就是不能怕錯,也要知道錯在哪裡,然後修正,有耐心的一次次的練習,才能把穩定度提高。

  在實習的這個月,體驗了這麼多密集性的活動,也感受到作息還有身心都是跟山上不同的。我各別請益了常炬法師以及演無法師,在這麼密集活動下,法師如何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法師跟我分享他們調身調心的方式。印象深刻是常炬法師反問我說:「你看我們法師所做的事情,有哪一項是專職菩薩不能做的呢?那差別在哪?」這個問題,也是我這些時間在思考的;此外,法師還提醒,平時一定要有定課,這樣才不會因為平時的忙碌而迷失自我。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常炬法師及演無法師兩位法師,早上也會參加早課作為他們日常的一門定課。

  自己在青年院看到法師們、專職菩薩們、義工們,為了接引更多菩薩來接觸、修學佛法,讓我不斷在想,青年院辦那麼多活動目的是為什麼?為了成就這一場場活動,大家辛苦忙著活動前的準備及連繫;我想,大家的目的是想把佛法,以及法鼓山的理念帶給更多的菩薩,讓社會大眾了解佛法的好吧。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