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2019】舊金山暑假實習心得 演新

前言

2019年即將結夏,學期要告尾聲時,男寮的話題無非是暑假實習。多半的人都不很確定去哪?但半年前已被告知要到美國舊金山道場,因為上一屆學長已去過了,雖然不意外,但這樣活動也許有變動,所以我沒很在意。隨著時間漸漸拉近,要繳個人證件資料,僧團幫我們訂機票……,開始覺得怡蓉老師的英文課要認真上,演柱法師教水懺要好好學,真的要去美國跟西方眾講英文,這……不是真的吧!?

舊金山道場的環境

氣候涼爽的地中海型氣候,冬雨夏乾,加上日照長的陽光,環境宜人,農作物會長得很好,是適合居住及修行的好地方。舊金山道場鄰近灣區,附近有柏克萊大學、史丹福大學,也有Google、Facebook及Apple等世界頂尖科技公司,所以這邊普遍學歷很高。

文化差異的適應
調飲食

都已飄洋過海了,就要融入當地的生活,吃的方面就嘗試吃西式餐點:生菜拌油、醋、沙拉,主食基本是三明治、漢堡;沒看過的食物:薊菜、杏桃……因為青菜都會先炒過、燙過,美國反而沒太多處理,菜洗乾淨就拌調味料來吃。剛開始很好奇,但時間一久,對菜的纖維直接咀嚼的口感有些排斥,這是不習慣的地方。

上文化課程,丹妮絲菩薩教餐桌禮儀。基本餐具上都是刀、叉,正式的餐廳會在餐桌上擺一個盤子,把前菜、湯、正餐、甜點需要的一整套的餐具在盤子,從內到外放好;從前菜開始,餐具要從最外面的拿,然後一道道拿完,比起我們只用筷子、湯匙程序複雜許多。

調睡眠

出家前也出國過,但跟台灣的時差都不超過三小時。第一次旅行到幾乎是地球另一邊,時差晚台灣15小時,在飛機上也沒睡得安穩,因為有小孩哭鬧聲,所以一下飛機時,身體就有一些疲累感。

有經驗的法師及前輩,都建議就寢前吃「退黑激素」,那個不是安眠藥,但會幫助身體容易睡著。有一個晚上,我就起起、睡睡好幾次,然後想台灣此時是幾點?到美國的前三天,監院法師安排必須要出外走走,舊金山市區港灣、金門大橋,然後希望撐過那個昏沉期,若三天還調不過來,可以喝咖啡。

常惺法師也建議我們,菩薩難得來道場,也許一星期才一天,中午盡量不要睡,這成了我們調睡眠的考驗。

調身

雖然人在國外,還是需要鍛鍊身體。所以有健行( hiking)的行程,穿上步鞋,戴上遮陽帽及太陽眼鏡,在道場附近的丘陵、Lake Tahoe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登山。穿越叢叢筆直鮮綠的杉林,呼吸新鮮的空氣,跟師兄弟閒聊,也認不清來時路,沿路在尋路,幸虧執事法師們的手機衛星導航,能夠引領著我們前進。

另外,來美國道場實習很重要一點,就是要了解道場怎麼運作,我被分配到總務組跟Stacy菩薩配合。總務組負責道場的物資及出坡清潔,有不少的作務,每星期一早上及星期四下午都有出坡,來的義工菩薩都是發心默默做的類型。剛到美國我甚麼也不懂,就幫忙配合ex.澆花草、拖地及清廁所,一邊調時差一邊調身。

調息(參訪其他道場)

去Sonoma Mountain Zen Center參加一日禪修行Temple Stay。去年2018年有邀關寂照老師來台參加聖嚴思想研討會,對他倡導的默照禪有些印象;索羅瑪山的周邊有不少酒莊及種植大片的葡萄園,深山裡盡是高大的紅木,一棵棵都是參天古樹,環境非常清幽,有原始曠野的氛圍。我們被安排住宿在蒙古包,帳篷非常寬敞,可容納七個床位;白天帳內很熱,凌晨非常的冷,我從沒住過蒙古包,感覺非常新奇。

晚餐後,有正式的打坐。我們是以漢傳禪法的出家人去體驗日本禪,而關寂照老師法脈來自鈴木俊隆,是只管打坐的默照禪。進禪堂前,他們會排一位常住眾先去叩鐘,每拜一下就叩一次,提醒大眾進禪堂。在禪堂的規矩大致跟我們相同,比較不同的是學員及信眾都是西方眾;配合他們魁梧的體格,方墊跟蒲團特別大,兩支香之間沒有身體按摩,放腿沒多久就馬上起身慢步經行,腿仍在痠麻卻要緩步前行,這很特別。

感受最深是過堂的規矩。用布包起來的大缽、中型湯碗、小碟,我們必須要先把布包打開,攤在桌上,然後把四邊的角摺進來,依次把筷子、湯匙、刮板放好。餐點很簡單,會有一碗粥、一碗湯、一份烤馬鈴薯或烤地瓜,吃完會有飽足感。吃之前會唸一段日文版的供養偈,當行堂來到我們面前,會先問訊,然後依次拿起大缽、湯碗、碟子,並示意他能打的量。開始吃粥前,要向大缽問訊,接著慢慢安靜地吃;拿起湯匙要舀粥時,不能低頭彎身下去,必須用手拇指、食指、中指拿著湯匙,湯匙柄必須面對臉的中線,上半身維持挺直放鬆的姿勢,一口一口舀粥進口裡。喝湯時,再向湯碗問訊,用小碟子時的菜也要問訊。差不多大家都吃完,行堂會拿鐵製的大熱水壺,裏頭裝著含有肉桂的熱水,要自己需要的量,用刮板刮碗裡的殘渣,然後把肉桂水倒到湯碗,用方巾擦乾大缽,依次把湯碗、小碟子整理好。最後,所有器皿疊好,再用方巾包好打結,問訊後下次繼續使用。

我想每天都這樣過堂的話,在還沒吃之前,食慾會先減少一半。

倒是Temple Stay結束後,用餐比較輕鬆,餐具都是刀叉,大家也可以隨意閒聊。

調心

(語言~練習英文)

舊金山道場基本上信眾還是華人為主。來的第一天為了調時差,菩薩帶我們到海岸、金門大橋走走,他們跟商店的櫃台結帳或問候…沒錯!就是英文,我沒有在作夢!自己有時就呈現鴨子聽雷的狀態…這要怎麼接地氣?

對著從中學念到大學都一直在學習的語言(僧大還繼續學),是不少學子的夢魘,如今要在美國的土地上實際上場,真是最嚴格的考試。

覺得自己的程度還停在─

A:How are you?

B:Fine, thanks.

「平生無大志,只求60分」想先保佑自己能聽得懂。

(先從早晚課英文《心經》開始)

結夏後未上飛機前,在實習需知的介紹時,舊金山道場監院常惺法師就對我們說,早晚課都是英文版,悅眾要會帶,法師還簡短示範英文版的心經:

When the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was coursing in the deep prajnaparamita,

he perceived that all five skandhas are empty,                   

打木魚的就是一個母音節敲一下,要跟維那配好。一到美國,我就開始查《心經》的英文單字,先拿果醒法師和常惺法師的錄音檔ㄌ來練習。第一次的早課,好像都只有維那的聲音(維那有到美國象岡實習過)…不過中文的部分,大家還是表現得很好。 那一個月當悅眾(尤其輪到維那時)真是特別精采。

做飯

其他法師分享過,食物要煮的好吃,要看主廚對食物味道的敏銳度。因為舌尖的味蕾能清楚分辨,所以可以知道如何調味比較好吃,若是泡麵加咖啡、布丁加醬油可以吃,通常不是一般人的味覺。

我自己用餐的range(範圍)還蠻寬的,只要食物沒有調味過重、清潔、衛生就可以了,是否美味我也不清楚。以前煮飯時,有把瓠瓜者煮到瘀青的狀態,家人一看就沒想用餐,所以通常我不碰料理這一塊。

沒想到來美國,去外面餐廳吃很貴,又要給小費。所以我們僧大法師就開始輪,每四天輪一次,煎蘿蔔糕、水餃、煮地瓜葉、稀飯、麵條、拌生菜(橄欖油&醋),不敢說很美味,但還算大眾化、有吃飽。

餐廳文化

餐廳付小費是美國的文化,用餐時會有服務生來幫你服務,倒水、點菜單、問候你食物好不好?或客人有特別需求,他們都會來。一般來說,除了飲食的價格外,還需要另外付15%的小費,覺得服務好可給18%。一般若是請各行各業來幫忙,據說都價值不斐,凸顯出請人工的價值。

付費

美國貨幣及紙鈔有很多種,跟台灣不太一樣,付費時很不習慣,必須要先聽懂店員講的英文,然後把錢湊出來,沒有對銅幣、數字清楚就會搞錯。剛開始還不熟,還把錢幣攤開在手掌上,請店員自己拿,之後才慢慢習慣。

福田班

每個人都被分配在福田班講一堂課,我要講的是介紹師父的《法鼓全集》。雖然已經有一份制式的PPT及講義,是個很好的參考。可是到舊金山道場前,就聽過許多菩薩學歷都很高,跟他們聊過後,覺得他們很精進。所以接到這份教案後,就在琢磨怎麼分享?

看了教案後,因為有分了九大類,我再把這九大類分三類:

1. 第一輯:教義論述~《明末佛教研究》、《菩薩戒指要》、《戒律學綱要》

2. 第二輯:佛教史~《印度佛教史》、《西藏佛教史》、《中國佛教史概說》

3. 第三輯:文集~《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悼念、遊化》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4. 第四輯:禪修類、法門指導《禪的體驗‧禪的開示》《聖嚴法師教禪坐》

《牛的印跡》

5. 第五輯:學佛入門《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學佛知津》

6. 第六輯:自傳、遊記《歸程》《步步蓮華》《金山有鑛》

7. 第七輯:經典釋義《心經新釋》、《金剛經講記》、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8. 第八輯:生活佛法《法鼓晨音》、《分享法鼓山》《法鼓山故事》

9. 第九輯:外文著作《禪的智慧》《禪門第一課》《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

按照次第先分類

三、六、八類的書是文字淺顯易懂的入門書,文字淺白生活化,偏向講生活運用。第六類是師父的傳記,若是不認識師父或對師父不熟,強力推薦先讀這一類書,可以從師父的生命故事學習師父的行誼,故事的趣味性也高。

四、五、九類是觀念與方法的運用,難易度可深可淺,我大約介紹那些是入門書,哪些是較深度的書,將難易適中程度讓大家了解。

一、二、七類是偏經教的部分,比較學術。因為師父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做學術研究的功夫紮實,所以引經據典的功力非常深厚。佛學專業術語比較多,佛理也比較深,剛入門的人讀起來會有些吃力。當然善根深厚的人讀起來可能駕輕就熟,不過若讀了三頁覺得一頭霧水的人,如讀到中觀、唯識、如來藏……可以先不看,先看別的。

在福田班我就會多著墨淺白生活化、難易度可深可淺的著作;學術性著作都比較深,就稍微點一下。因為來參加福田班的菩薩,都是學佛沒多久,不需要一開始就碰學術性、經典的著作,不然容易起退心。

這次福田班,受益的是我必須要不斷翻書、尋找新題材,然後再複習已翻閱過的書,溫故知新,對法鼓全集架構有清楚的認識,在升上四年級後,對《法鼓全集》課程幫助很大。

最後,有菩薩把她做的福田班筆記回饋給我們,四位法師的課程她都有做,覺得她實在太精進認真,很隨喜讚嘆。

法會

監院常惺法師有提過,舊金山道場信眾較偏禪修與課程的精進學習,比較不偏法會,不過台美往返的菩薩居多,所以仍是一年辦一次。對我們學僧法師來說水懺法會、地藏法會當悅眾都是第一次,尤其是上學期結夏前一個月才開始學,然後飄洋過海來帶菩薩,環境又很陌生,難免諸多不熟。

期間又跟負責法務的菩薩一塊開會,討論怎麼運作。法會結束後,有菩薩說一起共修會感動到流淚,這是讓我們感到欣慰之處。

之後又去洛杉磯道場支援法會活動。雖然人生地不熟一樣很緊張,但仍盡量安住自己的心,洛杉磯的菩薩也都很精進法喜。

結語心得

能出國實習增廣見聞,先感恩僧團讓我們三年級學僧有機會去國外學習;副院長常寬法師在我們出門前叮嚀同學要和合、協力支援。慚愧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外在環境不斷變化、內心不斷起心動念中,只是盡量做好自己的本分,學多少算多少。當我們開車南下洛杉磯時,奔馳在公路上,看到無盡荒野山巒,遼遠清澈的溪河漫流著,水與天在遠方的界線似乎不那麼明顯,天地間的空間感似乎無止盡拉長,讓我反觀到自身自心的渺小,人就是該走出去,「我」並沒那麼大。出國如是,成長亦如是!

感恩一切因緣,阿彌陀佛。

Language
Ad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