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副院長有約」這堂共同課程,在活動大廳展開序幕。副院長-常寬法師首先分享了聖嚴師父與他的點滴生活趣事,以及師父對弟子們的叮嚀。
一開始法師提到,師父並不擅長寫書法,但為了佛教的教育事業而開始練習。師父把方法融入書寫的過程,透過筆尖去體驗一筆一畫的感覺,因此 聖嚴師父的作品流露出禪修內涵神韻,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從這個故事,我看到師父以年邁的病體,仍老驥伏櫪般地為法忘軀,盡心盡力奉獻的續佛慧命的精神,實在讓我讚嘆不已。
接著常寬法師帶領我們參訪師父晚年靜養的地方。一進門,我就被懸掛在牆上的對聯「入聖法門經作路,莊嚴心地戒為師」所吸引,因為使用了古字來書寫外,每幅對聯的第二個字合起來剛好是師父的法名。透過法師的分享,才知道這是竺摩長老贈送給師父的題字。
早期,因竺摩長老對聖嚴師父的文章感到興趣,而有了彼此互動的因緣,在長老得知師父決定要閉關時,特地贈送此對聯給師父。竺摩長老在師父研究戒律方面,給了許多的助緣,不僅為師父所寫的《戒律學綱要》出資助印,並為其書寫撰序推薦。在此我看到了長輩對於晚輩的支持與關懷,也讓我看到修行的道路上並不孤單。
在課程中,常寬法師提到許多師父的故事,例如:侍者開車時,因害怕威儀不好,而產生不安的情緒,一路身心緊繃地開車。師父卻以「您在僧團安心嗎?」來化解侍者的不安,讓侍者體會到這些擔心都是自己想像的。另一個故事是師父在階梯教室為僧大同學上課,有法師卻因為遲到不敢入座,而躲進音控室內,師父發現後,當下大喝並喚其向前,遲到的法師戰戰兢兢地走上前,當時氣氛一片寧靜,仿佛進入寒風刺骨的冰天雪地,法師來到師父面前時,師父卻語氣柔軟地問:「我的開示不好聽嗎?」。師父透過此方式來調教弟子身心,令其以自我覺照來修正自己的錯誤。
聽完這些故事後,常寬法師分享「如何在溝通上與他人心心相印」。言語的互動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誤解對方的意思,因為語言是經過我們的修潤才表達出來,這些都不是直心,所謂「直心」是沒有你我、利害、得失;這「直心」實際上就是「無心」,就是「智慧」。透過修行來了解佛陀的教法,了解什麼才是問題的本質,就能以直心的言語回答對方而不誤解。
這堂「與副院長有約」的課程,收穫很多。透過副院長-常寬法師的分享,仿佛走入當時師父與弟子們的互動時空,讓我親身感受師父以嚴父慈母的角色,透過身教、言教來與弟子們互動,猶如我們在僧伽大學的學習過程中,與戒長法師在生活上的互動,讓我們安心、安住於修行,體驗到長輩對於晚輩們的叮嚀與照顧。
聖嚴師父在草創的艱困時期,為佛教教育勞心勞力的精神,讓我非常敬佩,同時也非常感恩,聖嚴師父為我們留下許多珍貴的身教與言教典範,讓我們這些弟子能夠以師父的方向為方向,繼續提倡人間淨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