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4-05寬音
平常會把特休用在出國、出遊,這次很特別的把五天特休放在出家體驗,雖然我一直以來都沒有特別的信仰、偶爾想抄個心經磨練心性,也因為沒耐性最後常常潦草帶過,但抱持著想要清靜、以及不惑之年對於「生命為何總要有擁有與失去」的疑惑,帶著簡單的行李,以及一個法名,來到久違的法鼓山。
雖然只是短短八天七夜的體驗,但營隊對於受戒後的身份、服裝,仍然十分講究,所以前面兩天,常常在練習如何穿搭海青跟縵衣,好不容易穿好了,脫下來的摺衣方式又是另外一門學問,摺好之後如何再穿上又是一番工夫,有時候會練習到失去耐性,或是想要用更簡單的方式來折,但折錯了就穿不回去,只好耐著性子慢慢學習,或許也不失為一種靜心的方式,且在受戒後穿了這樣一整套衣服,好像自然而然的想要讓自己的腳步慢一點、動作輕一點,坐下起立時,也要注意衣襬,不要被自己踩到了,在語默動靜之間,都多了一分留心。
感恩疫情的趨緩及政策的放寬,讓我們有因緣可以跟國外的學佛同學交流,這段日子除了體驗出家人的作息之外,也有很多的法師來幫大家上課,發現到法鼓山的法師們真的都很有素養,除了行走的姿態看起來總是不疾不徐,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也都回答的很有內容而不空洞,不愧是以教育理念在培養僧團的宗教團體。
原本以為沒有手機會不習慣,但這段日子竟然都不想念手機,甚至感到很輕鬆,每一餐都可以認真的品嚐食物的滋味、沒有上課或出坡的話,則看起了書。課程間的休息時段有機會躺在草皮上看看寬廣的藍天白雲,空閒時也可以很認真的跟同學談天,每晚十點安板,早上四點起板,看似很累但每天都過的很充實。
此行也對於所謂的「學佛」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前總以為佛學思想是消極的,因為總覺得學佛等於放下、看破紅塵,我也問了法師「放下、放棄、逃避」有什麼不一樣,原來放下並不等於消極,而是積極面對它,處理它之後,再放下它,淡定並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用平靜穩定的心態面對。
另外在對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後,對於他的學者經歷,及他發願度眾生的利他精神感到非常佩服,突然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晚才來到這裡,但想想再早幾年的自己其實也不會來,所以一切都是最好、最適切的因緣,讓我在最適合的時候認識了這裡的一切。
由於是真的有受戒,所以離營前也是真的得捨戒,記得捨戒時念著尚有俗事因緣未了,必須捨戒還俗,脫下縵衣時突然感到很捨不得,或許是不想回到紛擾的紅塵、或許是很喜歡這裡的安定清淨感、或許是受到聖嚴法師的大悲心感動,也好想為眾生付出……等,雖然最終都得脫下這身縵衣,但我相信我們一定也帶走了些什麼回到俗世中,也許是某一句話、也許是某一絲的陽光、某一聲鐘聲、某個笑容與感動、也可能是某個自覺的時刻,而這些都將陪著我們前行,或許未來仍有因緣聚足的那一天,可以再披上袈裟,回到真正的家。
這八天的感受很難用文字來表達,就以感恩晚會上的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放捨諸相,休息萬事」來做個結尾吧。過去的自己總是什麼都想帶在身上、心上,卻忘了或許學會放下才能再精進,才能走的更遠;也謝謝我的寮友對於這句話下了一個很有智慧的註解「任何事情解決了就要放下,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用同一種方式來解決跟思考,所以學會『過了就放下吧!』」最後一定要說的是,感謝所有的義工、行者菩薩、帶組法師、授課法師……等,這八天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得來不易,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後疫情時代,但因為有各位無私的付出,讓這一切變得圓滿而珍貴,阿彌陀佛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