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
2020.03.21 分享三千公里之外的法鼓山 – 作務與弘化課程報導

作務與弘化課程報導 – 常藻法師分享馬來西亞道場建設

「一個相信今天不會下雨的人,他會帶雨傘出門嗎?」常藻法師向法鼓山僧伽大學全體學僧提出這問題,大家沉思片刻,還是無法回答。三千公里之外的台灣,真的還有法鼓山嗎?

3月21日僧大邀請了法鼓山馬來西亞監院常藻法師,為全體學僧分享在海外建設新道場的心路歷程。法師以「眾願所成」為主題,述說離台灣三千公里之外的馬來西亞,終於在2019年擁有了一個完善的道場,成為提供大馬佛教徒學習「漢傳佛教」新據點。法鼓山在馬來西亞的成立,緣起於林孝雲菩薩九次禮請聖嚴師父,到馬來西亞弘法的因緣,接著林菩薩開始租會所,慢慢成為信眾最初修行的場地。二十年之間,前後搬遷三次,最後才促成現有的新道場。

常藻法師提到整個籌建過程所遇到的考驗: 工程進行的困難、專業團隊與建設理念的衝突、乃至人事問題等。卻讓她越發對出家身份產生更堅定不移的信心,法師用佛法、用師父的教導,將問題一一化解。籌建過程中,常藻法師一直相信兩件事¬¬¬¬¬--「佛陀的正法,只要繼續堅持,就會有因緣促成」。「相信師父常提醒『道心中自有衣食』」。二年級學僧演預法師表示,法師的這份信心令人嘆為觀止。

常藻法師回顧2013年,甫從僧大畢業一年半,就被安排到馬來西亞擔任監院一職,在沒有仍何管理和建設寺院的經驗下,竟然可以促成一座新道場的落成。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法師認爲自己只是在義工們身旁學習,真正促成新道場成立,皆因為眾人的願心,二者缺一不可。

籌建道場過程中,不曾隨俗舉辦任何大型籌款活動。雖然法師曾被質疑是否能夠擔起此重任,但其內心知道,在「建設道場」與「弘揚佛法」之間,大眾更需要的是佛法。因此法師反而更注重弘法教育的工作,將師父的心靈環保理念,在馬來西亞這片國土積極推廣。人們對佛法的信心建立後,隨著眾願的努力下,新道場才能夠完成。曾到馬來西亞參訪過的一年級學僧演勁菩薩表示:「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與文化的國家,沒想到當地的佛教團體,雖是不同組織理念,但知道法鼓山要籌建道場,仍會主動關懷、互相護持」。

「相信不會下雨的人,肯定不會帶雨傘」「相信正法的人,就算還沒有找到土地,卻提前設計好新道場的藍圖」,這就是馬來西亞信衆最初的願心。   聖嚴師父鼓勵青年人學佛要學習「信願行」,透過常藻法師的分享,馬來西亞新道場的成立,驗證了這一切。

◎ 文 / 演根 ‧ 演究 圖 / 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