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修道為本—果廣法師的智慧啟示

果廣法師應僧大邀請,與女眾部學僧進行了一場深具啟發性的座談交流。法師以「出家的大方向為何」為開場,引領學僧思考出家修道的根本意義。她特別指出,僧伽大學的教育對出家生活的基礎養成至關重要,尤其是新學者對所學內容的初步印象,往往最深刻且具長遠影響。法師對有機會與學僧共聚一堂論究佛法感到歡喜,希望透過分享,幫助學僧更清楚掌握修學方向。

?學術與修道的關係:術為道用 ?

法師以生動的比喻,闡釋修道與學術的重要區分。他指出,修道如同開車前行,必須先確認方向,否則再怎麼努力也可能背道而馳。在出家生活中,首先應培養「道心」,其次調理身體,「術」(即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則排在第三位。法師提醒,一切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於修心,而非單純追求學問。隨著知識的增加,行者需更深刻地檢視自身的起心動念與身語意行為,透過滌除不善習性、培養善行,提升自身品格。

法師同時指出,當知識技能增長但未與修道結合時,自我膨脹便可能隨之而來,引發煩惱與人我比較,進而難以跳脫輪迴。尤其在現代科技與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知識的掌握已不再是競爭重點,反而是內心的調柔與道心的穩固更為重要。法師最後叮囑學僧們,即使未來走上領執之路,也要時刻謹記「修道」乃出家生涯的核心方向。

?佛法在日常中的實踐:修正自己 ?

座談中,學僧們就修學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踴躍提問,尤其關注如何以佛法應對團體生活中的人際摩擦。法師回答時強調,佛法的核心在於修正自己而非觀照他人。她指出,當我們能夠不斷反省自身的不善起心動念,逐步修正內在,與人相處的心境便會更加寬容。隨著內心的調整,行者能更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習氣,從而更容易同理他人的行為模式。這種「藉境修心」的過程,將使內心變得如同鬆軟的土壤,讓佛法有機會深入扎根,最終體證佛法無我的究竟境界。

?締造六合敬僧團的勉勵 ?

座談最後,學務長法師提醒學僧們,聽聞佛法後忘失,因為生活中分心的事情太多。為此,她勉勵學僧不忘聞思修,專注於修正自己,將每位同學都視為善知識,實現真正六合敬的和合僧團。

果廣法師的分享為學僧帶來了深刻的啟示,讓大家更加明白出家修道的核心與學問追求的平衡,並鼓舞學僧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朝向身心清淨的方向邁進。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