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寬瑞 圖/僧大小記者
期待已久的樸耘生活體驗終於來臨了!
滿心期待地一早五點就出發,九點抵達樸耘後,看到門牌上的匾額以及觀音寮還有黑板上的字,心裏有種「回到法鼓山」的親切感。可以深深感受到樸耘對我們的熱烈歡迎;自己也對於這裡的大自然和建築物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彷彿搭時光機回到了小時候農村生活。
「是冰淇淋的淇嗎?」筱淇靦腆的點點頭,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很難想像筱淇才十五歲而已,因為她全身上下散發出的安定與穩重感,是在這年齡層很少見的。
聽著筱淇介紹樸耘園區的種種,讓我覺得很感動也很感恩,原來台灣也有像日本暢銷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主角木村爺爺一樣的「傻瓜」,正努力為大自然與下一代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爸爸沒有被蘋果砸到,不過他終於知道為什麼桃花心木會在這時候開花了」筱淇很正經地說著,而我卻捧腹大笑。一方面是覺得她突如其來的幽默感讓我覺得很可愛,另一方面是對她的單純天真給感動,就好像女孩版的木村爺爺在我面前,眼睛發光的分享樸耘自然農法與這裡生活的大小事。
這兩天的樸耘生活,裡裡外外都讓我好想繼續這樣生活著。尤其回到水泥磚牆與很多人工材料的房子後,皮膚病和頭痛、腰酸背痛隨之而來;但是在樸耘卻一點都不會困擾我,每天從早到晚,內心充滿法喜與能量。
志龍菩薩與他母親小珍菩薩,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有次當我們要去另一處做農事時,看見小珍菩薩在廚房忙著;當我們在觀音寮聽簡報時,志龍端著小珍菩薩親手做的湯圓來跟大家分享。福君菩薩說:「今天是立冬,雖然不是冬至,但還是可以應景一下。」這些小小的舉動,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那種無私的分享與關懷。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尋的嗎?
記得小時候在台東老家,每天看爺爺坐在庭院跟親戚朋友們泡茶聊天,或是看著爺爺拿著鋤頭去巡田水的背影,讓我覺得生活如此簡單樸實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加上外公是山東人,住在眷村,所以小時候常常可以體會到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分你我,禮尚往來的友好關係。今天李媽媽頓了一鍋菜,就會跟隔壁鄰居分享;今天王爺爺要出門,就把孩子寄放在隔壁家吃晚餐...…這種信任、彼此關懷照顧的氛圍,彷彿隨著科技時代進步,漸漸消失了。
短短兩天的樸耘生活,卻讓我馬上把這份溫暖找了回來,而且還可以外帶,延續到日後的生活。雖然回到水泥房裡,讓身體狀況馬上打回原形,但我還是很感恩能感受到如此美好的體驗,希望這樣的氛圍能不斷延續且拓展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溫度。
不只是人,還有被照顧和善待的土地,土地用被滋養長大的蔬果回饋給我們。今天午齋吃到自然農法的蘋果,咬下一口,那個清脆的聲音和充滿能量的味道馬上充滿整個口腔、食道、胃和全身心。當我們用心照顧土地,土地也會用心回饋給我們。但若我們繼續以貪嗔癡澆灌,最後惡果也是我們自己吃下肚啊!
當我聽到福君菩薩分享,女兒筱淇小時候曾經很開心的把自然農法的蔬果拿到外面去賣給人家,只賣10塊錢。因為她最大的夢想是「希望讓人吃到免費『自然農法』種出來的食物。」這真的讓我深深的敬佩。
最後想謝謝樸耘 帶給我們這麼難忘的回憶!也謝謝在樸耘的每個人的願心願力,打造出這片人間淨土,讓來此的人都能回到單純簡單的生活,找回自己本來面目。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