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實習的單位為護法總會的信眾服務處。該單位主要負責協助地區分會、辦事處的營運,站在第一線的位子來接引菩薩學佛,並將法鼓山的理念、方向,推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
此次的實習參與許多的行程,例如:
實習報到第一天,常應法師就開始安排上述行程,這些行程都在累積我們未來弘法的資糧。例如林口分會的落成啟用灑淨法會。法師開口就問:「爐香讚會不會唱,熟不熟呢?不熟的話要去練,因為已經安排您當法會的維那。 」聽到此消息非常錯愕,心想自己沒有任何經驗,該怎麼圓滿這場法會呢? 但是想起師父早齋開示:「不要預設自己能不能、會不會,要去嘗試。猶如煮菜一樣,用想像的方式來煮菜,菜還是生的,永遠不會熟,唯有下鍋後才會慢慢熟透。」因此自己下定決心來承擔此次法會的悅眾,不會就練習。
與悅眾團練過程並不順利,菩薩有許多出錯的地方,讓自己起了煩惱。向常應法師表達煩惱時,法師分享:「菩薩因為沒有常常經歷法會的形式來擔任悅眾,而且還是與法師搭配,很容易緊張而無法自然發揮練習的成果。」聽法師說完後,自己覺得很慚愧—沒有注意到菩薩的狀態,只顧著如何承擔悅眾與法會呈現的結果,有強烈的得失心。之後與菩薩互動時,就會站在菩薩的立場來看待事情,並以同理的角度來設想如何與菩薩們配合。 常應法師也安排我們去關懷北部地區法青,發現每區的法青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淡水法青對於梵唄的嚮往—會自發性的擔任晚課悅眾,練習唱誦。對於法器與梵唄的歷史都很熱衷,讓演根今年講經交流的主題「梵唄源流與修行」大大發揮了功用。而內湖、新店、板橋地區的法青,也同樣各有各的文化。有些菩薩是參與「輕鬆學禪班」因緣接觸到法鼓山、有的是對念佛有興趣,所以參與分會的念佛共修,繼而承擔領眾執事。看見法青在地區積極參與共修和活動,覺得師父的法有了承先啟後的傳承,不會因為時代觀念不同,就不能適應當代的現況;對此,抱持信心十足的希望。
很感謝有此機會到各地區學習,了解地區運作對法鼓山體系有多麼重要;也看見菩薩們在佛法上的渴求。此次實習讓演根提早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未來的學佛路上,更要繼續努力學習,將師父所說的「知道多少佛法,就分享多少佛法」落實於每一個當下。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