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四月十七至十八日,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辦一年一度的講經交流,今年共有二十位學僧參與,主題不同以往,讓人耳目一新。
◎ 文 / 演穩、演宥 ◎ 圖 / 演發、張田沛
如何讓一句佛號、一部經典活起來?一年一度的講經交流,學僧們發揮創意,善用個人特質,將經文與自己的修行生活結合,為佛法的現代化、生活化注入活水。
「困在三界密室中的我們,如何逃脫?」從小就喜歡各種遊戲的寬惠菩薩,發現自己在僧大經常「越級打怪」,如何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保持一顆開放自在的心?透過自製繪本,引導大眾隨善財童子參沙洲上玩沙的自在主童子,從中體會持戒自在、遊戲人間的法喜,引人入勝。
演千法師的〈五觀遊娑婆〉,從天台宗的一心三觀,貫串〈普門品〉要義,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五堂功課是出家人的基本功,面對一直背不起來的《阿彌陀經》,一年級的寬永菩薩決定一探究竟,不僅背誦成功,也建立起對極樂世界的信心。年僅二十的寬善菩薩,勇於挑戰自己,以〈徵心〉為題,概述《楞嚴經》題旨,獲得全場肯定。
即便主題相同,年復一年的論述,是否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此有故彼有。」來自俄羅斯的演誓法師再次提出因果定律對自己生命的影響,今年透過學習中文、修行的歷程,和與會大眾一起探索佛陀最核心的教法。
除了傳統的講經論述,這次的講者也試著回應當代社會的需求。例如,社工師出身的寬恩菩薩,結合《圓覺經》與心理學,分享心理學的復原力和佛法的異同。演保法師透過影片指出,當前的自然環境非旱即澇,唯有扭轉觀念及禪修方法的實踐,才能走出當前的困境。
實踐,讓人找到信仰的力量。一心想出家的演根法師,透過持〈準提神咒〉轉化身心,調整與家人的互動方式,最終順利出家。
禪學系的演期法師、演宥法師不約而同提到「念佛」,對自己修行的轉化與提昇。平常不念佛也不求生淨土的演期法師,在擔任念佛共修悅眾時,開始嘗試念佛法門,發現當心與佛相應時,聖嚴師父所說的四種淨土就在一句佛號間。演宥法師則是在佛號中練習面對內在的恐懼,轉而勇敢接受外境,陪伴自己、包容他人,體會到了阿彌陀佛的慈悲與智慧。
從越南來的聖道法師,述說來台學習的心路歷程。師父不在身旁提點,沉迷於網路世界,讓他失去方向。讀了〈溈山警策〉,生大慚愧心,之後以拜懺、禮佛提醒自己不再懈怠。法師的真誠發露感動了全場。
兩天下來,二十位講者各有特色,不僅讓經典立體化、生活化,也展現出不一樣的生命力。
例如,來自印尼的殊諦法師,威儀齊整,台風穩健,攝受全場;而再次以閩南語分享佛法的演漸法師,態度誠懇自然,與聽眾互動熱烈。在場聆聽的文理學院的學生,表示透過講者的分享,回扣到自己的修行歷程,找到實踐的方向。
這些種種回應了副院長果光法師開場時,引用石頭希遷的「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透過生命體驗與大眾分享法益,引起共鳴,互相感染,便是講經交流最重要的意義。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