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僧大小記者
難得的因緣,邀請到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 (EHESS)博士楊麗貞菩薩,至僧大分享其博士論文研究成果。講座開場,演定法師即介紹此番契機,是由於資深信眾楊雪梅菩薩的引薦。楊菩薩在90年代於巴黎所舉辦之佛教文物大展一睹〈降魔成道圖〉,驚覺此作不可思議,但未能理解其意涵。而在去年有因緣認識楊麗貞博士,才得以解惑。故發心牽線,將楊博士的研究與未來僧才學子們分享,而有今日的座談。
佛教圖像作為一種修道、弘法的媒介,在中國可追溯至北魏苻堅開始。這幅降魔成道圖由巴黎吉美博物館典藏,作品成畫於十世紀,於1906年於敦煌莫高窟17洞被挖掘出。這個題材在佛教藝術中履見不鮮,以佛經情節介紹佛陀由凡轉聖的覺悟過程,內容禮讚佛陀成就道業的大智大慧。而這幅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特別的研究對象,在於:一者,作品為絹畫材質而保存完整;二者,一般降魔成道圖多為橫幅,本作品以特殊的三層次架構敘事;三者,援引大量經典而有豐富的人物和內容情節,可以推想創作者經過審慎的思考、搜集素材,轉化為圖像成圖。彼時中原境內佛教發展興盛,宗派林立,敦煌一帶歷經吐蕃統治,在畫面的元素中,可見顯密互融、經典豐富的多層次表現。
楊麗貞博士一一解構圖像元素:圖像中間是佛陀以大智慧降伏魔軍為主題,世尊坐於中央手持觸地印,上方繪有代表大圓鏡智的降三世明王,下方有魔王被四柱魔羯魚頭軍旗環繞,四周交錯著各式的魔軍與合掌恭敬的天人,象徵魔已被降伏;主題兩側圍繞共十二幅佛陀獲三大智之各種神通之像,圖像底部為標示佛陀過去身轉輪聖王身份之七寶圖。
構圖和素材經由慎重的挑選,依經而立,角色取材自不同經典,相互架構出佛陀成道前後的三個階段、三種德能。所有的情節皆回溯至佛典義理,信解行證皆在降伏心中的各種憂惱和欲望。 楊博士推測,以當時時空背景,應是一位有修為的僧人,為弘法利生所繪製。藉此,進一步勉勵僧大學子和在場法師。她認為佛教圖像和僧眾是弘法雙翼,並以效仿世尊「奉事諸佛,仁戒積德」而成佛之過程,期許在場諸位作為修行的方針。
現場有學僧針對是否可以認定是僧眾所繪進行一番討論。有學僧回饋在畫中看到三無漏學——佛陀以智慧破魔、以定得神通、以戒阻絕魔擾。最後,楊博士期盼當代的僧眾,運用多元素材傳法,讓佛教圖像不止停留在千年前的弘法事業。楊博士對法的殷殷企盼,讓這場講座畫下美好的句點。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