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20.12.26 攝淨於禪 陳劍鍠分享聖嚴師父禪淨思想

◎ 文 / 演穩 ◎ 圖 / 謝佾諼

【釋演穩/金山報導】創辦人聖嚴師父長年主持禪七,也教人念佛,師父怎麼看待禪與淨?念佛與禪修如何融攝,以達成「提昇人品,建設淨土」的宗旨?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法鼓山僧伽大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以「聖嚴法師的禪淨思想及其體證——以『淨念相繼』與『入流亡所』的詮釋為核心」為題,透過視訊,與僧大近七十位師生分享聖嚴師父的思想源流與實踐。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務長常啟法師開場時,以《孟子•盡心章句下》勉勵學僧應深入師父的教法,了解其思想脈絡,未來弘化時,才不至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自己不清不楚,卻想教人清楚明白,猶如緣木求魚,因此特別邀請兩岸三地淨土思想的重要學者陳劍鍠來做專題演說。

「聖嚴法師將禪淨的修持結合,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成為禪修法要。」陳劍鍠指出《楞嚴經•念佛圓通章》一向是淨土行者的重要經論依據,而聖嚴師父在禪七時常以守護六根來詮釋〈念佛圓通章〉的「都攝六根」,並視之為禪修的好方法,同時結合了念佛禪觀與人間淨土思想,提出「一念相應,一念是佛,一念見淨土」。陳劍鍠表示,無論念佛或禪修,種種的施設,都是鼓勵大眾把握當下一念心,自淨其意,以提昇人的品質來完成人間淨土的建設。

囿於時間,這次的演講並未深入講說「入流亡所」一門,但陳老師豐富的學識與活潑的表達方式,引起學僧之間的討論,也讓人想進一步爬梳《法鼓全集》,釐清聖嚴師父思想的演變。禪學系三年級演滿法師說,由於剛打完禪七,聽過師父的禪修開示,再來聽這場演講,讓他對師父所提倡的念佛禪,其中「事一心」、「理一心」的層次更加清楚。二年級的演責菩薩則對「耳根圓通法門」的修持感興趣,想深入了解根塵識的作用,以及浮塵根、淨色根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