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啓法師 攝影/法鼓山
佛教講的無我體證,可以通過禪修,也可以通過團體生活完成。僧團裡有很多師兄弟,有長處,也有短處,但都是善知識,如同一面鏡子,能夠照見自己的過錯和不足,也能觀照到自己的長處與天賦。在團體配合裡,我們知道相互尊重、知道理解與幫助,也知道謙讓與妥協,因此特別容易超越自我中心,除了要有傾聽不同、接納差異的心量,就算不夠相應,也能隨時準備共事,彼此磨勵。
曾擔任過法鼓山都監的果鏡法師,分享聖嚴師父給她的一個選擇題:一個人做可以90分,帶一群人做只能60分,你選哪一個?師父要她選60分。只因僧人要培養的不是做事的成效,而是要我們在團體中磨掉自我,況且,善於在團體裡通過被安排,把工作順利完成的人,當他單獨去做事情的時候,也一定能做好,善於被領導的人,一定也是一個優秀的領眾者。因此,若個人願意融於眾中,慢慢地心量會擴大,眼界會打開,慈悲就能長養,智慧也就能提高了。
今年水陸法會已經圓滿,因受到颱風的影響,許多的臨時因應,總壇場地分上下,內護團隊也因此跑上跑下,還有新任的悅眾需要一些提醒與引導,身體雖感疲憊,但看到團隊在面對變動缺漏下,反而同心同願的揮灑熱情,都願意成就他人,這毋寧是一種「享受」,對彼此來說,也可說建立了革命情誼,那是一種寧可犧牲睡眠、體力、精神與時間,也要奉獻出自己,以換來一個圓滿的心情,眾志成城,團體和合成事,就有這種魔力!
我想我們不只60分,雖無法十全十美,卻是盡善盡美,從盡心盡力來說,我們有100分!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