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啓法師
法鼓山的七棵老雀榕,在寒冬中開始養護了。樹木醫生們用裝著營養土的長條塑膠套管,接住老雀榕虛弱的氣根,並順勢用一條條長竹竿讓套管往土裡延伸,樹木醫生說除了在冬天提供養分外,氣根能茁壯便能順著套管抽長,往下扎根,未來能為老樹提供支撐力。
這七棵百年老樹,年復一年,從早春到仲夏,悉心地培育出綠芽和葉子,盛夏一到,先是淡黃色的葉托如天雨一般飄落,這是七棵雀榕最美的時刻,接著所有的葉子都精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散發著綠色的光芒!他們真是努力又燦爛的活著。
一般的落葉木,如楓樹,在冬天到來之前,會毫無保留的捨棄辛苦培育出來的葉子,彷彿不曾萌芽發葉似的,將葉子全都抖落。相較冬天的陽光與夏天的烈日明顯不足,透過根部供應的水量,也減少一半。所以為了相約下一年,只能節省能量的散失,以度過寒冷的季節。為此,除了狠狠地讓會蒸發水分的葉子掉落之外,別無他法,因為它們知道,若非如此,新生的春天將不會到來。
不過,為何生長在溫暖地區的雀榕也要落葉呢?原來,雀榕落葉後會發新芽,這些新芽能讓枝條變長。新芽能快速生長,讓自己在生存競爭中取得優勢。雀榕把這種快速換葉的方式發揮到極限,換葉次數越多,新芽生長的次數也越多,就能搶到更多陽光照射的空間,增加生存機率,所以雀榕每年不只落葉一次。
寒風凜冽中,看著老葉落盡的七雀榕,總會想著,難以忍受寒風吹拂的人們能移動避寒,而無法走動的樹木,為了戰勝寒冷的冬天,落葉好像是不得不放棄之後所流下的眼淚。不過,看著其上翹的枝頭,盡可能地獲取陽光,盡全力地吸收水分,我想樹木其實並不留戀葉子,他們無悔而果斷地選擇放下,因為退步原來就是向前。相較之下,人類比樹本更不懂得放下,人本來就是空手而來,也將空手而去,奇怪的是,我們總是很難放掉手中所擁有的東西。
樹木醫生為他們接上的營養與支撐,也讓我想到聖嚴師父感念在其求學期間最困頓之時,恩人所提供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就像獨行於寒雪中的陣陣暖風,因而流下感恩的熱淚,或許雀榕落下的老葉,也是感恩的熱淚,真是太好了!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